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以“探寻皮影故事,体味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作者:■文/何智奇
发布时间:2025-02-25 09:25:26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现如今,如何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下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观国内外教学研究现状,学科融合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趋势,还是学术研究产生重要创新性成果的方式之一。2019年,我校正式引入了芬兰的“现象教学”模式,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这是一种基于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或话题,融合各学科知识的跨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逻辑和体系进行教学的模式,它能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能最大程度地激励学生的参与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掌握未来社会的生活技能。经过几年的积极实践,我们在跨学科学习以及融合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开始尝试用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探究与实践。
“探寻皮影故事,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学科融合主题教学活动,是以皮影艺术为核心,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置于首位。这一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挑战,从而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掌握皮影戏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一、教学案例设计
(一)主题的确定
皮影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与舞台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被誉为世界上较早的由人配音的影画艺术,被公认为“电影始祖”。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次教学活动以皮影故事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1.皮影发源于西汉时期的陕西,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研究皮影,既给人以神秘感,又给人以亲切感。
2.经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皮影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种舞台艺术。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注重学生的需求,拓展学生的认知,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第一要务。
3.研究皮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研究皮影,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玩皮影、做皮影、表演皮影,共享民间皮影的艺术之美。
5.聆听皮影故事,研究皮影艺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的历史长河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皮影戏的了解可能还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可能会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或文化活动等途径对皮影戏有一定认识,但对于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教学活动会通过组织相关调查、实践与探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皮影戏,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起源、现状、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
2.探索皮影戏中光与影的成像原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脑思考、动手制作等多种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
4.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5.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五)学科之间的联系
各学科教师针对“探寻皮影故事,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结合各自学科特色,积极寻找教学切入点,创编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环节。语文学科从皮影的历史由来着手,引导学生欣赏典型的皮影戏,帮助学生树立皮影中也有大学问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科学学科引导学生研究光与影的关系,物体的成像等,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美术学科指导学生使用胶片进行皮影的绘画、雕刻与制作,网络连接皮影民间艺人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音乐学科将皮影作为音乐与戏剧的融合体体现得淋漓尽致,编排皮影戏,师生同台演出。
二、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一)语文学科教学
活动内容:带领学生“赏皮影之美、感皮影之殇、探传承之路”。
活动流程:
1.出示小诗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首关于皮影的小诗,让学生一起读。
2.巧妙设问
通过读这首诗,学生总结出演皮影戏所需要的元素有:白布、灯光、牛皮或驴皮。皮影艺人们需要一边操控人物,一边唱述故事。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皮影的节目片段,让学生深入了解皮影的起源、制作工艺及表演技术,感受其艺术价值。观看后,教师进行提问。
师:你们觉得皮影美吗?美在哪里?
生1:其起源美、用材独特、雕刻工艺精湛、花纹精致、用色鲜艳……
生2:发源地历史悠久,表演技术高超、内涵丰富,灯光效果出色……
通过这次交流,学生深入了解了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工艺等,深刻体会到了皮影艺术的魅力。
3.分享环节
学生对皮影产生了浓厚兴趣,表现出对这项艺术的无限热爱。
随后,教师播放微课,揭示皮影戏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分享感受时,同学们也表达了对皮影戏逐渐走向落寞的担忧。
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成为皮影的代言人,他们纷纷在承诺书上签字,并庄严宣誓。
(二)科学学科教学
活动内容:借助实验,探寻光与影的奥秘。
活动流程:教师与学生一同观看皮影剧《真假美猴王》,随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皮影戏中的影子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彩色?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学生使用手电筒照射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观察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透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透过绿光。这表明,当白光照射到有色透明物体上时,只有与物体相同颜色的光能够透过,其他颜色的光则被吸收。”
实验结果:通过此次实验,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皮影戏中光影的奥秘。
(三)美术学科教学
活动内容:网络连线皮影艺人答疑解惑;绘制皮影自画像;点亮皮影传承之光。
活动流程:
1.网络连线答疑
授课现场与被誉为“陕西西府皮影第一人”的刘一刀老先生进行网络连线,解答学生在前期多学科融合教学中“画皮影、做皮影”时遇到的疑惑。
2.绘制皮影自画像
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皮影自画像,先让学生了解皮影自画像与普通自画像的区别,再回顾前期多学科融合教学中的知识,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画皮影头像的关键点。
3.艺术实践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脸型、五官、发型特征,在透明胶片上绘制有“皮影味”的自画像。要求:仅绘制头部即可。
4.作品展示——点亮传承之灯
学生用完成的皮影自画像装饰灯笼,并亲手点亮灯笼,展示光影魅力,点亮皮影传承之灯。
(四)音乐学科教学
活动内容:学生分享小组自编的皮影剧本;学生表演自编皮影戏。
活动流程:
1.交流剧本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小组内自编的皮影剧本。
2.进行配乐
在师生合奏的民乐声中,教师与学生自编自创的皮影剧——《桃园三结义新传》隆重登场,学生惟肖惟妙的表演,声情并茂的配音,震撼了在场所有师生,赢得了阵阵掌声。
(五)升华总结
活动结束后,学生总结了所学所得,并提及了其他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剪纸、泥塑、秧歌以及舞狮等,他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创新教法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1.多学科融合
皮影戏主题教学活动融合了语文、科学、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让学生在了解皮影戏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相关文学、科学和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性强
除了理论学习,教学活动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例如,组织学生亲手制作皮影、制作皮影道具、编写皮影戏剧本、表演皮影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体验式学习
通过组织制作皮影道具、表演皮影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皮影戏的魅力,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2.数字化教学
各学科教学都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如网络、视频、动画等现代化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三)教学目标的创新
1.文化传承与创新
教师在传授皮影戏知识的同时,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现代元素,对皮影戏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皮影戏主题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制作皮影和表演皮影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欣赏和评价皮影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应用效果
本次课例探究是我们教学团队的一次积极尝试。我们借鉴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以“探寻皮影故事,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体验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与主动性
1.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学生对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剧本、角色、场景等,这种自主性强的活动形式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提升跨学科综合能力
1.整合多学科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皮影的成像原理,而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又涉及美术、音乐、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将这些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共同完成任务。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1.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和表演皮影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2.增强传承意识
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此次活动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未来我们要探索更多形式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该教学模式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社会价值,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培养跨学科思维,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但推动该模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展望未来,该模式在教育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