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广济初级中学自2019年起,坚持“以体树人,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释放孩子阳光天性,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主题的多彩校园体育活动模式,收到良好效果。

一、“以体树人,健康第一”塑造坚韧品质、丰富校园生活的大课间活动。

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时长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开启,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迅速在教学楼前集合,有序地到达活动场地。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走入学生中,按照“师生同运动”和“一班一品一特色”的原则在不同场地开展体育及趣味运动活动,活动项目每月按班级进行轮换。如遇到雨天或不适宜户外活动的天气情况,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学习并训练课桌舞或室内简单吊单杠、拉力器、握力器等练习,择机举行全校课桌舞大赛及单杠比赛。

学校定期对大课间活动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师评价、现场观察等方式收集评估信息,不断改进活动方案和组织形式,提高活动质量。同时将大课间活动评估结果纳入班级和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对活动组织得力、效果显著的班级和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活动开展不力的班级和教师进行通报批评,督促及时整改。

二、借助课间体育活动传递校园文化,转换思维模式,提升学习效率。

新学期,学校将每个课间设置为15分钟。并且每天早晨8:25-8:30做第一次眼保健操;下午1:25-1:30做第二次眼保健操。每节下课铃响起,学校用音乐提示上课教师立即结束教学活动,并组织全体学生走出教室进行休整。学校将所有场地设置为不同的运动区域,各区域由专人负责,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在不同项目的运动场地参加活动。如遇到雨天或不适宜户外活动的天气情况,由当堂上课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室内进行课桌舞活动、唱歌、眼保健操活动,各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微运动”。

三、以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大素质为主线,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严格按照“3+1+1”模式,在3节体育基本技能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体能课和1节球类课。要求体育课必须出汗,每天跑步2500米,课堂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重点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球类、中华传统体育类等专项运动技能,让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良好习惯。

“2025年,我们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努力办出一所没有小胖墩和脊柱弯曲、近视增长不超过百分之五、学生心理健康、既有鲜明特色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教育名校。”校长马叔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