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午,西安市新城区新知小学的同学们在体育课上打沙包。

2月14日,2025年西安市中小学新学期正式拉开帷幕。根据最新政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将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延长至15分钟,并每天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这些旨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政策是否落实?开学首日,记者深入部分学校进行实地采访。

阳光大课间让师生“动”起来

2月14日上午9时50分,记者来到西安市新城区新知小学。此时,学校正准备开展一天一次的30分钟大课间活动。随着舒缓的音乐响起,全校6个年级的小学生们整队走出教室,分年级进入操场或活动空间,开始了30分钟的锻炼。

孩子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伴随着《上春山》《天天向上》等节奏感十足的音乐,舒展四肢,做起了组合操。随后,体育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放松和拉伸运动,以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体育老师李捷介绍,新知小学的大课间活动以“操”为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传统操、自编操和特色操的组合,重点锻炼学生的柔韧性和肢体协调性。学校还开发了适合室内活动的室内操,确保大课间活动风雨无阻。

每天一节体育课已纳入课表

记者在班级内看到了该校最新的作息时间表。每天8时20分开始第一节课,40分钟的课程结束后,是加长版的课间(9时至9时15分)。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为9时55分至10时25分,随后是5分钟的眼保健操时间。上午第四节课结束时间为12时10分。下午2时20分开始第五节课,下午同样安排了两个加长课间和一次眼保健操时间。几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天一节体育课已纳入课表,从新学期开始执行。”

记者随后观摩了一节体育课。一年级学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经过有趣的“点名起立”热身运动后,开始了投掷沙包的游戏。而在同一操场上,六年级的学生则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集体跳大绳和踢毽子比赛,整个操场气氛热烈。

六年级学生李梓清告诉记者:“我平时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周末还和爸妈打羽毛球。听说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我特别高兴。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我们的体质,还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特色课程与活动鼓励学生多运动

新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岚介绍,集团下属的太华路小学、新知小学、西一路小学、鄠邑区人民路小学四所学校已按照新规调整了课表。新知小学根据国家、省级、校本三级课程的规定,适时调整了课时,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落实。学校鼓励体育老师担任主教,班主任担任助教,鼓励老师走进操场锻炼。同时,学校将通过举办与艺术、科技、人文等结合的运动会,采取同一年级同一时段不同班级同时举行体育大课等方式,让孩子们“动”起来。

刘岚表示,新知小学大课间活动以“操”为主,已坚持多年,形成了特色。同时,学校还开发了跳绳、游泳、棋类等特色课程。为适应加长课间的需求,学校在相关班级购置了棋类、魔方等,让孩子们在课间可玩、可活动。

加长课间组建“5人组” 丰富课间管理样态

在莲湖区青年路小学,上午9时许,学生们正在进行加长课间的活动,玩着折返跑的游戏。校长行璐介绍,学校通过调整校本课程结构,严格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发挥加长课间对学生状态的积极调节作用,学校将按照班级成立兴趣相同的孩子为一组的“5人组”,通过分组活动等形式,丰富课间管理样态,真正发挥大课间的作用。目前,加长的课间及体育课时已纳入课表。

每天课间增加20分钟 综合体育活动超两小时

2月14日上午9时10分,随着第一节下课铃声响起,高新八小创新实施的15分钟“阳光小课间”首次亮相。根据学校体育组统筹规划,各年级分主题开展活动:一、二年级进行足球趣味游戏;三、四年级开展单双人跳绳及长绳接力;五、六年级则以绳梯敏捷训练和花式踢毽为主。为避免场地冲突,体育老师提前绘制了“课间活动热力图”,通过分区域、错时段的方式实现空间高效利用。

记者在操场看到,六年级学生正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绳梯区的同学们化身“敏捷小鹿”,在彩色方格间进行交叉跳、蝴蝶步等协调性训练;毽球区传来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五年级(6)班学生李雨橙正与同伴进行“对踢接龙”。谈及新课间安排,刚完成绳梯挑战赛的李梓豪同学兴奋地表示:“原先课间总忙着上洗手间、收作业,现在多了5分钟,能真正活动筋骨了。我打算用这15分钟解锁更多运动技能,下周要和同桌组队开发毽球新玩法!”

上午10时5分,全校学生上完第二节课后,由老师统一组织来到操场进行3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为了准备开学第一次大课间活动,体育组长柳楚老师和啦啦操社团创编了《我乃哪吒三太子》欢乐韵律操,分区域在主席台和操场中间进行示范,全体学生在台下熟悉动作后,爱上了这套动感十足的韵律操。

记者采访了解到,经调整后西安中小学生每天课间较以往增加了20分钟,还有一节体育课,再加上原有的30分钟大课间,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超过两小时。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