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记者了解到,这个寒假近1000名西工大学子参加“翱翔四海”活动,赴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学术前沿探索、创新企业参访、人文交流互动、文化多元体验,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国际视野,更在多元文化交融中提升了他们的全球格局。

“一带一路”绘未来

寒假里,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80名同学参加了2025年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人工智能与丝路文旅冬令营。期间,他们与哈国大学者深入交流,学习人工智能前沿课程,参观实验室,并体验天山美景、国家博物馆文化及科克托贝日落等。

在阿联酋哈利法大学,教育实验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学生聆听了能源、环境、信息等专题报告,探访了先进电力与能源中心等实验室、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等企业。在当地迎新春活动中,学生们的舞龙表演、民族舞蹈等展示了西工大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在埃及军事技术学院,“埃及之光”冬令营中,以学术讲座、实地参观及文化交流为载体,师生们领略了埃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发展最新成果。

学术前沿拓视野

航空学院则聚焦工科技术和视野拓展,组织了墨尔本大学国际工科领导力项目,探索工程实验工坊,感悟工科创新的蓬勃活力;组织学生赴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深度学习无人机系统、智能飞行控制、先进飞机推进系统领域的最新进展,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在香港大学,航海学院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科研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发展和应用案例,拓宽国际视野和学术思维,为未来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机电学院在机电学科领域和产学研融合方面双向发力,组织学生赴京都大学进行课程学习,走进当地企业体验精密仪器制备、材料研制以及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创新成果,并了解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市场化产品。

学子们在走访中,就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热点领域与当地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更加全面地认识了 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应用,引发同学们对技术发展中伦理问题的思考,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民航学院学生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展开交流,了解从模型架构剖析,到其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参观未来科学馆等,加深知识消化,提升实践能力。

学子们还走进牛津大学,聆听顶尖教授的学科前沿交叉报告,探索运用创造性思维应对和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问题。在英国剑桥大学,玛丽女王工程学院与全球顶尖研究中心蒙塞拉特实验室开展了“人工智能算法在材料开发中的应用”冬令营,助力学生提升创新思维与全球胜任力。与剑桥大学原副校长大卫·卡德威尔教授及赴剑桥深造的优秀校友座谈,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国际化多元发展的积极性。

强基拔尖创卓越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智慧数理”寒假项目吸引了“强基计划”学生近距离探索数学前沿。高水平课程、国际友人互动、狮城多元文化等,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学院日本数理专题项目赴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同学们通过课堂学习、日本氢能源博物馆参访等,汲取知识精华,感悟现代文明。

在芬兰排名第一的阿尔托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子体验芬兰冬季风情,收获满满知识。教授与专家们热情指导,通过实践学习和创新方法,丰富的社交活动和课外远足,帮助同学们深入探索学术世界,亲身体验芬兰的文化、自然与历史。期间,学子们还走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与高水平前沿课程,深入探究材料与化学领域的奥秘,在与国际友人的交流合作中提高素养,在知识碰撞中收获成长与友谊。

人文交流促相通

在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了国际传播综合能力提升项目。通过社交媒体演化讲座和创意写作课程,同学们洞察社交媒体的发展脉络,解锁创意写作的奇妙世界。孔子学院、百利巧克力工厂、海南航空驻英机构参访交流,丰富了同学们对跨文化交流和出海企业发展的认知。

西工大工程训练中心“匠心智造”团队前往日本,以人文交流架起心灵互通桥梁。

此次活动期间,同学们还通过名师授课,深入研习绿色经济与节能减排房地产前沿理论;通过对百年名校的参访,领略校园美景与历史底蕴。以跨学科沉浸式学习将经济、哲学、文学课程深度融合,收获颇丰。  

“翱翔四海”计划,即为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供一次出国(境)短期交流、开阔国际视野的机会。是西北工业大学打造“总师型”人才培养实践育人“三个一”的重要内容,于2023年推出。西工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学生“送出去”工作机制,创新“翱翔四海”工作模式,激发学生国际化发展的热情与活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格局的“总师型”人才。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