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利用寒假的良好时机,西安市教育系统启动“大家访”活动。家访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学校与家庭,让众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与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校和家庭在“双向奔赴”中,共同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

在西安经开第十一小学校长余官姣39年的教育生涯中,遇到过许多性格迥异、家庭情况复杂的孩子。其中,小天(化名)的故事让她对“教育与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她深深体会到家校共育的内涵与力量。

西安经开第十一小学教师家访中

教育是心灵的触碰和生命的引领

小天是经开十一小一名二年级学生。刚入学时,他眼神中满是戒备与不安,从不主动与同学交流,课堂上心不在焉,作业更是敷衍了事。老师们多次尝试与他沟通,却收效甚微。看着他平日的表现,余官姣深知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小天可能会在自我封闭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起初,余官姣利用课余和午休时间,坐在小天的身旁,用温和的语气跟他聊天。从简单的问候到校园里的趣事,她耐心等待他的回应。渐渐地,小天开始用点头或摇头来回应她。

“这是他打开心扉的第一步。只有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才能为后续的引导打下坚实基础。”余官姣说。

由于深知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余官姣主动向小天的妈妈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进步,了解小天在家的表现,倾听家长心声,分享教育方法。两人共同定下家校共育计划,包括在家中为小天创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周末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一段时间后,小天逐渐从自我封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当他第一次紧紧拥抱我时,我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把小天的变化告诉他妈妈,她激动得眼泪哗地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余官姣说,她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心灵的触碰和生命的引领,只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就能帮助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家访与日常关爱能打开学生心灵深处的“锁”

余官姣积极倡导全校教师开展大家访活动,鼓励教师通过“家”门走进学生“心”门。在家访过程中,老师们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分享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兴趣爱好和待改进之处,让家长清晰知晓孩子的发展动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交流中,老师们了解孩子家庭情况,倾听家长教育困惑,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策略。针对孩子性格内向的问题,老师建议家长在生活中多鼓励孩子表达,学校也会为孩子创造更多展示机会;家长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老师据此调整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校长,特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余官姣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里,她总是面带微笑,主动与每位学生打招呼,鼓励老师们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耐心去关心每个孩子。

“家访让老师将学校的温暖延伸到家庭,家长也将家庭的期望反馈到学校。家访与日常关爱就如同一把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深处那把‘锁’,让阳光洒满心田,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余官姣说。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