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越读越好
作者:种法成
发布时间:2025-01-21 10:05:16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博取知识、增长智慧、塑造人格。勤于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多读经典,少读浅白
书海无涯,只叹时间太短。“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青年教师要想获得稳步成长,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且善于读书。尤其要多读经典,多读专业书,如备课常用书、教育教学期刊、教育经典、思维发展、教育理论、学习评价理论等。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有做“经师”的底气。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这便要求教师要能超越自身局限,跨过所学专业,开展跨界阅读,如阅读古典文学名著、《论语》、唐诗宋词、现当代文学等,得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迷恋浅显的感官上的舒适,就是对那些思想深刻、意境深远的内容的缴械投降。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我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顺流而下的书,还要读攀缘而上、需要掂量掂量的书。除了你熟悉的大白话的书,还要读一点朗诵体、讲座体的书,还要读一点具有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经典著作固然难啃,但其营养丰富,我们要耐着性子读下去,正所谓“少即多,慢即快”,只要坚持读下去,惊喜定会出。
多读精专,少读散漫
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读书如饮食,五谷杂粮、酸甜苦辣尝遍后,才能得知自己所爱。修学储能,先博后渊。青年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就必须先读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类书籍。于是,我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的《教育与人生》、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等,有针对性地阅读、理解教育大家的思想。有些内容一遍读不懂,我就读两遍、三遍,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时间久了,我对教育的认识逐渐变得深刻,课堂教学的技巧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管理工作也变得得心应手。
若读书缺少计划,漫无目的,抓起什么读什么,阅读的内容随意松散,缺少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系统化把握,会导致自己既耗费了大量时间,又无法获得相应的收获。要想通过读书获得成长,我们便需要通过主题性阅读或专题性阅读,以耐心和持久推动阅读由“散漫”走向“精专”,进而达到深度阅读。同一本书可以浏览,也可以精读;可以读一遍,也可以“旧书不厌百回读”。阅读的层次不同,自然也就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意境,领悟到不同的人生智慧,这就是读书的格局。
读纸质书,也读电子书
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元,时间也更碎片化,青年教师要兼顾线下阅读与线上阅读、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纸质阅读适合慢阅读和深阅读,电子阅读适合快阅读和浅阅读,但这只是相对而言,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纸质阅读的“慢”要慢得有意义,电子阅读的“快”要快得不影响理解,快慢之妙,存乎一心。还有听书,通过听的方式解放双眼,亦能收获知识。别忘了,不论何种方式,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读书,更好地读懂并实践好生活这本无字之书。善学者,读万卷书,不以山海为远。
“互联网+读书”让阅读的条件变得更加便利。如在阅读《红楼梦》后,我不仅看了《红楼梦》(1987年版)电视剧,还以名家解读为辅助,帮助自己理解这本巨著。青年教师在游览书海的同时,同样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让所看之书照亮自己的讲台。还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读书沙龙、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个人素养。铁凝认为,阅读其实是“人对自己、对生活、对人世、对未来更美更广阔的理解、想象和期待”。教师要想走得更高更远,就必须多读书,通过多种方式读书,如此才能看见更美好的教育世界。
读写结合,切勿空读
阅读滋养人生,写作连接世界,二者如同鸟之双翼。览于目而动于心,读的书多了,见识广了,内心的感触、思绪也会蠢蠢欲动想要表达。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只想做个读者,不想当作者”。其实,读与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两面。勤于动手,坚持做笔记,做到“不经三思不求教,不动笔墨不读书”。以读促写,以写导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我们应始于阅读,终于行动,实现读写一体化。读写结合不仅能帮自己提升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还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记忆力显著增强。
读书时,应写读书笔记,经常翻阅,能加深记忆,让人不断思考,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而且这些思考的内容也会成为自己写作时最好的素材。梭罗说:“一本真正的好书教给我的远不止阅读它,我必须很快将它放在一边,然后按照它来生活。”读和写,正是自我教育的最佳路径。重要的不是我们读了多少本书、写了多少字,而是与之产生了几多共鸣。从这个意义上看,主动的读与写会让自己的教育生命如同一泓清流,所到之处,皆生欢喜。
人活着,不仅要有填饱肚子的物质食粮,更要有充实脑袋的精神食粮。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认为:“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人的一生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要知其味,便要投其身。读书能在无形中给予我们力量,教会我们如何在荆棘中寻找出路,如何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书如清泉,汩汩、清浅、万变,一位爱读书、善读书的老师身后跟着一群会读书的学生,便是教育最美的样子。让我们以书为舟、以勤为径,向美而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