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撷英
作者:兰宏伟等
发布时间:2025-01-21 09:39:21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
探索好课堂的时代密码 兰宏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愈发容易,但同时也愈发凸显了好课堂的价值。好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还是激发思维、塑造人格的“孵化器”。
好课堂的特征之一,是与时代紧密结合。好课堂要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更要与时俱进。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代在变,知识在更新,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在数字化的浪潮下,好课堂应当善用新技术,将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学生呈现一个立体、多元的学习世界。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教育创新的哲理故事:有一个木匠,他为自己家做了一扇门,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门的钉子锈了,需要不断地修补。木匠意识到,自己的手艺限制了门的“发展”。后来,邻居告诉木匠,门只是需要上漆。木匠恍然大悟,给门刷了漆,门又恢复如初。学一门手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换一种思维方式。作为教育者,要勇于打破限制自己的“无形门”,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好的课堂的核心始终是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能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的课堂应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好的课堂要聚焦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养成优秀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好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学生前进的路!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策略 刘亚萍
“双减”政策最终的目的是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作为学校和教师,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落实“双减”要求,完善学校育人体系,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西安经开第十四小学成立了“双减”政策实施的领导小组,强化学校管理。学校通过家长群、家长会,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的工作,召开了家委座谈会、部分年级的家长会,征询了家长的意见,调整了各年级的管理办法。学校将十几个功能部室全部投入使用,增加了篮球、羽毛球、美术用品等教学用具和设施,保障课后服务的开展。学校通过丰富的课后服务活动和减负担提质量的切实做法打消了家长的疑虑。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结合家长的需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实行了以年级为中心的课后服务管理小组,每个年级组由1名行政人员负责管理,由4名语文教师、2名数学教师和3~5名社团教师组成。例如,语文教师开设了讲故事社团,数学教师开设了围棋、思维导图等社团。
为了加强作业管理,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设立了“十四小作业公示栏”,提出“优化作业设计、减轻作业负担、统筹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总体要求,每周进行作业公示,各学科统筹,各年级把关,教导处检查。此外,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每个年级安排了适合的劳动作业,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开展“活力大课间”的活动。由体育组整体规划各年级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场地,各年级安排专人组织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社团课程,开展了拔河比赛、踢毽子、接力赛、障碍跑、乒乓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
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费的分配考核办法,坚持“多劳多得,激励发展”的原则,从参与人数、工作量、作业质量以及学生、家长的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每月由年级负责人统计请假孩子的数量,做好退费的准备。
目前,学校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一定会且行且思,破解问题,让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经开第十四小学
以多元化分层作业设计助力“双减” 赵 云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但部分学校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的时间。“双减”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助力“双减”落地生根。
分层作业设计应注重夯实后进生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认真研究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后进生的心理状态。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后进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布置一些与基础知识有关的作业。以古诗词作业为例,要求后进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一首诗的全部内容是比较难的,可以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背诵、理解诗中的名言名句,并正确书写该句。只要后进生能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就给予肯定,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作业设计应给予优等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留有充足的空间,让优等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古诗词作业为例,在背诵的基础上,可以让优等生思考、分析古诗词的韵律特点,让他们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
总之,分层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应深入研究学情,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推动“双减”落地落实。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北小学
“品格·悦读” 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赵春艳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延安市宝塔区慧泽小学(以下简称“慧泽小学”)积极构建品格教育的文化体系,把“读经典,汲养料,促养成”作为读书与德育有效结合的突破口,建立“品格书坊、品格书吧”,营造读书氛围,开展“一日三读”系列活动,打造书香教师、书香家长、书香学生,形成浓郁的书香文化,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
慧泽小学努力厚植校园文化的土壤,以“向日葵”为文化标识,以“蜜蜂”为文化精灵,以“翠竹”为“文化绿植”,以“手脑并用 知行合一”为文化手语,以此增强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实现文化育人的效能。学校的“品格书坊”有图书四万余册,周内全天开放,可供全校师生随时借阅,在学校“五横两纵”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打造了“品格”读书长廊,由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委派各班的“小红星”图书管理员,每两周更换一次图书。
品格阅读课是慧泽小学在党建引领下打造的“一校一品”特色课程。每个教室都设有独具特色的读书角,如“书香苑”“智慧眼”“小书虫”等。“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学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实施分级阅读。同时,有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晨诵、午赏和暮省时间,积极阅读、感悟。
学校通过校园、班级、家庭等主阵地,合力推动建设了教师、学生、家长的读书联合体。近年来,全校80%的教师都能坚持“每日一得”读书打卡,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撰写读书笔记,每月公示打卡榜单、读书排行榜等,推动学校阅读走深走实。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导读资源,进行“一站式”阅读优化指导,把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入口关卡。以“从‘最生动的教科书’中寻找红色印迹”为主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每年开展课本剧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班班有特色的亲子共读活动,由各班的语文教师结合课程需求,制订阅读计划,指导家长和孩子们共同阅读。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慧泽小学将继续守正创新,勠力在校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积极探索阅读育人模式,将读书行动融入教育教学,谱写“悦读”助成长、“品格”育新人的学校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慧泽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