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起,陕西省宝鸡市在全市开展了主题为“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教育教改实验。从后期的正向影响来看,笔者认为该课改从整体上极大地激发了宝鸡市基础教育“思变、求新”的改革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本地高中新课改的推进进程。该教改试验是以“教师充分研究学情、教材和教法”为前提,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课改实践指南,以研制和实施“一案三单”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尽可能地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让教师“教得有效”、让学生“学得愉快”的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预设。那么宝鸡市前期的课改对当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英语教师又该如何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更高效的教学活动呢?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英语教育侧重于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发者、参与者。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引导,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既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能形成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的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实际上,宝鸡市教改的“先学后导”理念和“一案三单”课堂实践,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该理念要求“通过多种工具和手段,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选择和组织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要以活动“练兵”来实现基本知识的掌握,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巩固,实现创新性英语学科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跨越式提升。

20250121093341775-24-10a74.png

二、教师应关注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目前学校所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的选题非常广泛,话题更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趣味性更强,时代特点更明显,很贴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因此,教师应紧抓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预设时,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要求教师将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资源策略等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开展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指导学生设计与知识点相关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学唱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适合学生的英文歌曲等。通过参与这些英语课堂主题活动,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学科问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此外,丰富的课堂主题活动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学过程应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应在课堂上不断对学生进行正向激励,使学生产生“不怕困难,不怕犯错,不怕开口”的正向心理。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高度重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宝鸡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试验在前期便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50121093355444-80-2b15d.png

三、教师应合理整合教材

目前,高中英语课程采用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教材所包含的话题内容丰富。如果教师在教学每个模块、每个单元、每个环节时,都按照教材既定的顺序和层次去授课,那么教学只会流于形式。这样会导致教师抓不住学科中的重难点,进而难以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使用好新教材,使其成为教改试验的好帮手,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成为摆在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其实,通过分析“新课标”、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完全不必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来教授教材中呈现的所有内容,应结合校情、班情、学情,对其进行合理而有效地重组、整合,使得教材更加“适用”“好用”“高效”。例如,对于“新课标”中不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和语法,教师可以将其淡化为“了解性内容”,不要求学生必须识记;针对部分阅读文章,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话题对其进行适当地删减、扩充、简化和替换等;在听、说、写的综合课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或降低难度,并且对教材中背景知识不够全面的部分做适当的补充;根据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学实际活动的情况,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顺序,甚至可以开展跨单元、跨模块的“主题模组”学习活动,提高新教材的使用效率。

在熟悉“新课标”中提出的“六要素及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主旨、新教材编写内容和编写原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重组、整合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无效或低效教学。

四、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此可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分数为唯一指标的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写评语、记日志、填写评价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

新教材在每个模块、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自评环节,如评价表、反思提问和问卷调查等。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自我评价的方式,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培养他们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习惯。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制订恰当的学习量规、量表和考核指标等,引导学生在自评、自我反思的同时,对小组成员的过程性表现进行评价。

总之,作为高中英语新课改的践行者和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试验的参与者,笔者认为,“为人师者,任重而道远”,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教材新教法,科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合理整合新教材、关注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探索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努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