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首要命题是“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思政教育在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关键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历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要让中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具有中华文化底蕴,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蕴藏的价值观和先进理念,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以“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科技等重要史实时,可以充分运用数字资源,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实物图片和影视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繁荣领先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能够立足时代特点来认识文化发展,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二、巧用历史人物榜样,培育优秀品质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强,模仿能力较为突出。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通过设置多样的学习活动,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例如屈原投江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怀;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而不懈奋斗,凸显了革命先驱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他们以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崇高的道德品质,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教师在运用这些历史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一定要做好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讲解,并根据教学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分析爱国主义精神,促使他们形成优良的品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0250121092934831-69-2f204.png

此外,教师也可以挑选一些品行不佳的历史人物,与优秀历史人物的品质和精神进行对比,如秦桧就是因为陷害忠良而落下千年骂名的反面人物。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等。

三、把握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思政素材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高中历史教育注重“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多维度地把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极为完备,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不一定能够完全做到这一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和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思政教育的效果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以“两次鸦片战争”这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经济动机和造成的社会后果,让学生认识到英国殖民者的罪恶行径和鸦片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危害,教育学生要远离毒品,同时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其次,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斗争等,展现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讲解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责任意识。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及结果中得出启示,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这段历史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加强“四史”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百年来党的艰苦奋斗历程,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人民的现实选择。学习新中国史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全面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学习改革开放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重要启示,并进行辩证的审视和思考。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时,教师要助力学生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艰辛与奋斗、辉煌与成就的壮丽史诗。教师要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大历史观,指导学生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党史学习中吸取精神力量,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鼓励学生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立足丰富的史料,用多媒体展示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一号文件) 、“1978年和2008年小岗村的变化对比图”、“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厉害了,我的国》视频片段等多种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浴火重生的伟大历程,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0250121092934963-78-b59e3.png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教师要切实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历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资源,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要巧用历史人物的事例,树立模范典型;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要强化“四史”教育,坚定“四个自信”。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深耕课堂,把握时代立意,心中不仅要有课标,更要有情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