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这一背景下,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作为一所区域名校,更应以“新”求变,以“新”作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以“新”理念引领教育方向

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学校的魂,决定着学校未来的走向。我们从建校之初,就注重文化引领,根据地域特点和校情实际,提炼出“黄土高坡是根,红色基因是魂,蓝色科技是梦,让学生用三原色去自由地涂抹世界”的办学理念,“身心兼修、成人成才”的校训,“互帮互学、合作进取”的校风,“尊重赏识、引导激励”的教风,“脚踏实地、异想天开”的学风,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保证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我们始终把“办延安最好的学校、陕西一流的学校、全国著名的学校”作为奋斗目标,把“办起来、稳起来、好起来、强起来、名起来”作为发展路径,着力强化教育与教学双质量的育人意识,在“三原色”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的指引下,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围绕“三原色”办学理念,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快速推进: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组建了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的教师队伍;造就了一个勤学、善思、活泼、向上的学生群体;形成了“标准高、理念新、机制活、管理严、人性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二、以“新”模式创新育人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教育与教学并重的双质量育人模式,引导学生“身心兼修、成人成才”。通过体育锻炼、艺术熏陶、劳动实践“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通过道德感化、纪律要求使其“先成人,后成才”。我们认为,知道为什么学比学习本身更重要,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不仅是学校的办学初心,还是学校的办学担当。这也是众多家长争相选择我校的主要原因。

我们构建并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原色’办学理念为指导,以‘不自私,知对错,能吃苦,不特殊’为底线,以‘一快一高’‘两不同’‘三全’‘四化’‘五习惯’为抓手”的德育工作主体思路。“一快”即规范有序、紧张活泼的快节奏生活习惯;“一高”即集中注意力、连贯有序的高效率学习习惯;“两不同”即和原来学校的自己不同,和同类学校的同学不同;“三全”即全员、全程、全境育人;“四化”即德育管理精细化、常规考核数量化、主题活动系列化、学生管理自主化;“五习惯”即文明好习惯、卫生好习惯、纪律好习惯、学习好习惯、运动好习惯。

我们相信,教育在细微处,成长在活动中,构建并形成了学校共青团“思想教育+活动陶冶+美育浸润”的工作思路,即通过组织、承办各级各类大型活动,深入挖掘每一项美育活动的内涵,认真捕捉每一个能够产生教育的瞬间,以陶冶学生性情、开阔学生眼界、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

我们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最全面的教育,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即使到高三,体音美课程也没有中断。

我们把心理健康提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由专业的心理教师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我们坚持把社团活动作为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缓解课业压力和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探索解决课堂学习理论性强却实践少、学生注重背诵和做题却缺少具体应用的现实问题,打造出烹饪、茶艺、航模、编程、合唱、吟诵、舞蹈、书法、足球、篮球等49个精品社团。

20250121084523507-62-ed940.png

三、以“新”技术推动教育变革

让科技赋能教育,以“新”技术推动教育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我们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我们大力鼓励并支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制作微课,打造翻转课堂,录制演示实验,累积教学资源库(包括试题、视频、音频)等,建立个人和备课组教学资源库,同时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

我们还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智能评估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辅导。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投资建设了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和机器人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平台。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编程和软件应用,还可以动手制作机器人、开发应用程序,甚至参与开源项目,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以“新”视野增进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是增进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积极选派优秀学子远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研学,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文化自信。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目标。我们与国外教育机构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化课程和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如开设ESL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国际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五、以“新”布局谋划未来发展

教育是一项长期事业,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科学的规划。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必须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

目前,我们正以学校管理效益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学校全面育人质量的提升为核心目标,一边巩固坚持,一边创新发展有特色的德育、美育、教学、教研、总务、安全、国际化等工作,努力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学校、核心素养优良学校、科技创新先进学校、美育特色学校、劳动修身学校、阳光运动学校、文化书香学校和国际接轨学校。

六、以“新”作为担当时代使命

作为校长,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建成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要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且规范、系统、高效、现代的管理体制,要打造一支自始至终把学校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和想在前、干在先的管理队伍。

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步伐,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能够紧跟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育人方式变革和教育政策变化,且适应选课走班和课程建设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要认真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现代教学策略和高考应对策略,不断改进、优化现有“自精合练”(自学—精讲—合作—练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要稳步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严格审核、妥善增设要开发的学科辅助类校本课程、展现延安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的地方特色类校本课程及学生社团活动类校本课程,持续优化体育、美育课程和评价办法,拓展劳动教育的形式。

要大力营造尊重、信任、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与工作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引领,实施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总之,建成教育强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在未来的学校管理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持续以“新”理念引领教育方向,以“新”模式创新育人方式,以“新”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以“新”视野增进国际交流,以“新”布局谋划未来发展,以“新”作为担当时代使命。

(作者系陕西省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