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是教育的一方热土,教育是合阳的一张名片。多年来,合阳县坚持“举县一致抓教育”,教育文化环境好、政治生态好,形成了浓厚的崇教尚学氛围,但在地理区位上不具备优势,存在教师队伍招引难和结构性短缺问题。面对这种形势,在“十四五”开局,合阳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基层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地”的发展目标,教育系统主动加压,提出建设“美好教育新高地”的发展愿景。

作为一名县域教育局局长,当前的首要课题和重大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教育》一书,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伟力和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育人使命,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为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心怀大局,更要躬身入局。今年暑期,我们组织部分学校校长去山东济南、江苏南通两地学习考察,大家看到了合阳与山东、江苏先进地区名校的差距。在秋季开学工作会上,我们提出在全县教育系统积极实施“一线管理法”,即问题一线解决、先进一线树立、经验一线产生、资源一线投入、待遇一线优先、能力一线展示、作风一线发扬,以此开启“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之问的合阳答卷。

聚焦队伍建设,在担当作为上作表率。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总抓手,抓实队伍建设,促使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要求全县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作表率,积极担当作为。一是带头把牢方向,在一线做好引领。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带头学习研究教育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带头走进教育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学校领导班子要一线带课、一线教研、一线办公,躬身力行发现问题、破解难题,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二是带头扛牢责任,在一线做好服务。夯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坚持实施机关领导干部包联学校、学校领导班子包联班级的制度,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激励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三是带头守好纪律,在一线做好监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自我监督。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对师德违规“零容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师德师风问题严查严处,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聚力优质发展,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总目标,创新举措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教师育人活力、学生成长活力,赋能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大力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合阳作为全省中小学“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试点的作用,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第二,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两项创建工作,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稳步提高,确保创建指标和群众满意双合格。第三,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紧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按照“实验先行、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校本实施”的工作思路,从小切口入手,发扬首创精神,在学校、学生、教师的评价改革上持续发力,形成一批可借鉴、能推广的典型经验。

聚合多方力量,在协同育人上再提升。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决策部署为总要求,积极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促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齐抓“五项管理”。落实校长接待日制度,创新家长会召开方式,强化家校协同共育,促进作业减量增效,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禁止带手机进校园,强化学生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二是同促实践育人。优化课后服务供给,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社会资源,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积极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和实践育人机制。三是共护校园安全。积极协同各方,以充足而尽心的教育,增强师生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有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合阳教育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实到合阳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作者系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