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座启新思 践行理念促成长 | 2025年1月研修心得
作者:柳春琴 杨静
发布时间:2025-01-15 19:43:02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夯实单篇 建构单元
程翔老师谈到当前语文教学热点问题的时候提到了“如何理解大单元教学”和“单篇教学的重要性”两个有关联的话题。在听程老师讲座的时候,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及教学实践梳理了一下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一、语文教材的单元结构方式告诉我们单元教学是可行的方式。程老师提到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编订的历史,也提示我们这个来在西方的概念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类”。不管以哪种名目存在,在我们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单元的组元方式都是需要甄别并组织教学的内容。所以我们看到教材有以文体组元的,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第五单元说明文;有语文知识探究组元的,如八上第一单元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有人文主题组元的,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于人与动物的。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情需要合理组元补充我们的教学。
同时,我们发现在新课标(2022版)中貌似没有提及“大单元教学”这样的字眼。但课标要求的“情境化”“实践性”,在我们从单元角度入手开展教学时还是很有创新价值的,也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提升。
二、实施单元教学应先有单篇教学。程老师指导的这一点有力地支持了眼下我们的教学实践。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所见的课文都是有学习高度的,单篇学习中指导基本的学科知识、能力是必需的。八上第一单元单片教学中处理好字词、新闻内容理解、认知新闻结构部分、新闻类型的特点等知识性学习,才能够保障“新闻采访”“新闻写作”顺利开展。
三、单篇教学是单元教学得以实现的支架。单篇排列的顺序、单篇教学的侧重点、对比与整合后的深化、延伸……都是单元学习由浅入深、由认识到实践、由理解到审美的支架。优化我们的教学支架设计,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促进师生和谐成长,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起于单篇,终于单元。(柳春琴)
情境还原 授人以渔
1月11日晚,在工作室主持人田玲老师的组织引领下,我有幸聆听了程翔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对当前语文教学热点问题的思考》,让我获益匪浅。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场讲座引发我对自身日常教学的深深思考。尤其是程翔老师在讲到大情境教学方面,程老师以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及“岁寒,然后知松柏凋也”等为例,告诉我们情境教学是中国的传统,不是现在才有的。且语文文本本身自带情境,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带学生还原情境,无需向数学学科一样创设情境。让我意识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而自己在教学中常常强迫自己去创设所谓的情境,其实是违背了课标提出的“创设真实情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细品文本去还原文本的原始场景,其实也就是不能离开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去开展所谓的“情境教学”,一定要要读透文本,建立和文本的共鸣,在情境还原中引导、感染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育阶段“整本书阅读”成为热点话题。但于我而言,这却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授课难点。听程翔老师谈“整本书阅读”让我也有了些许思考。程老师说到了温儒敏教授的观点,不要把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关键在于激发兴趣。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各类著作应该如何去读。叶圣陶先生曾经也说过:“阅读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怎样读,对于学生来说格外重要。程老师的讲座更是让我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书籍浩翰如烟海,虽然我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手把手教学生读每一本书,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着给学生可借鉴的方法指导,落实名著阅读的导读课,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联系学生实际确定阅读目的;依据学情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前分享,让孩子们在分享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
程翔老师的这场讲座犹如海上的灯塔,为我未来的语文教学成长之路指明了方向。让我明白了语文源于生活,情境源于文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语文课的本质,让自己的课堂更清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语文教学需求。(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