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润心,育人为本 | 2024年12月研修心得
作者:周敏
发布时间:2025-01-10 10:02:38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多年前,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教育改革研讨在文理学院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了解语文教育的内涵和规律,明确语文教育的方向。当时顾之川先生做了《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价值》主题报告,深入而精彩,让人醍醐灌顶。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顾之川先生说的这句话:语文课要教会学生什么呢,即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书端方平正的中国字,读文采飞扬的中国书,写挥洒自如的中国文,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从字里行间中,我似乎明白,语文教育,其实就是启智润心,育人为本。语文是直指人的生命,关乎人的生活,更是关乎国家与民族。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和魂,那么,语文学科应该是基础教育学段学习的根基,是育人的魂。如今读了顾之川先生《语文教育与民族精神塑形》一文,语文教育的浸润育人和文化传承更是深深刻在心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顾之川先生说,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识字、读书和作文,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的确,语文关乎学生整个学科的学习,也是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素养的体现。
课标中指出: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语文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文化的传承、情感的表达和思维的启迪,是灵魂的触动和品格的塑造。尺寸教材,悠悠国事,语文,是意识形态属性强,社会影响大的学科,关旭国民素养,培什么,怎样培养、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们始终将育人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和学生共同阅读和鉴赏经典文学作品的,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审美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我鼓励学生表达自我,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口语表达活动,我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经过优秀中华文化的熏陶,厚植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为民族精神塑形,这是时代要求,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既有深厚学识,又有高尚品德,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教育的未来,为了国人奠定气质禀赋,为的民族精神之教育。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坚守语文本真,牢记语文教育者之使命,在前人名师的引领下,共话语文天地,共绘教育未来。
作者单位:宝鸡高新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