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如何影响语文的教与学
作者:胡蓉
发布时间:2025-01-10 09:11:08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ChatGPT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认知,与人进行自然的对话交流,这是人工智能技术一次巨大的跃迁,将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文本理解与思维,审美与创造都需要在大量的读写训练与对话交流中完成,ChatGPT如果普遍应用,将会给语文教学的活动形式带来深刻地改变。
ChatGPT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支持。如帮助教师提供教学资料、学科知识、案例分析等,丰富备课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讲课;ChatGPT利用大数据,通过算法,生成丰富的学习资源,给教师布置作业提供便利;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考试进行自动评分和评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评估的准确性。为教师提供更加智能、高效和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ChatGPT还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便利性,如及时解答问题,随时查询知识,提供及时的训练题目并及时反馈,检验学习效果;提供写作框架,甚至生成一篇范例作文,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建立个性化学习计划。
用积极的态度看待ChatGPT,的确能给教学带来很多好处,让教学活动更加便捷,更有效率,而且能够拓宽人的认知范围。但是,人工智能毕竟是技术的进步,技术是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也不可忽略其不利的一面。
首先,学习过程的简捷化,会影响学习深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围绕核心素养,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认知方法的层面,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价值观方面增强文化自信。语文教学教给学生的基本训练是阅读经典文本,培养学生理解与阐释的能力、审美创造的能力。通过不断追问和思考去培育人、塑造生命,使其面对多元世界具有一种开放的人生观。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注定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如果因为ChatGPT带来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可能会让学习过程简化,本来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和思索带来的认知深度、思维能力和审美体验,因为便捷而变得肤浅。对于语文学习,学生可能依赖ChatGPT用ChatGPT的回答代替自己的思考,这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主动思维。思维能力是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的,没有真实的积极思考,大脑的功能很难被激发,长期睡觉的大脑不可能反应灵活。语文素养的提升要靠学生不断地阅读和思考,只有在自主思考中,才能不断地提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学习过于依赖技术,给学习效果的鉴别带来困难。ChatGPT可以生成学习资源,极大节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比如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ChatGPT会通过大数据的计算,提供无数种选择方案,这个结果非常快捷,但这与学生从自己经验获得的观点相比较,很难判断其价值。学生把一些学习任务的完成交给人工智能,掩盖了真实学习的发生。教师无法看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也不能准确提供相应的知识训练,会导致学生学习力下降。
另外,人工智能对知识真伪无法辨识,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ChatGPT生成的内容来自计算,计算的资源源于海量信息。与人的认知不同的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鉴别知识的真伪,ChatGPT不能自己鉴别信息的真伪如果技术被滥用,或者被错误地使用,就会带来很多问题。由于ChatGPT是由大量的数据集训练出来的,它的输出结果有可能受到数据集的偏见和限制,从而导致不准确或错误的答案。ChatGPT会将一些无关的信息编辑在一起,无法辨识其真伪性,可能会带来一些误导。比如当网友问林黛玉为什么倒拔垂杨柳?ChatGPT无法辨识问题的合理性,生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是因为她想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无奈。林黛玉被迫嫁给贾宝玉,她心里充满了悲伤和无奈,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让ChatGPT生成一个苏轼的人生经历表格,ChatGPT生成的内容也谬误重重,如苏轼进京赶考落榜,在常州写了《赤壁赋》等谬误,如果这样的答案直接提供给缺乏辨识力的学生,以讹传讹,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少误导啊!
最后,ChatGPT可能沦为作弊的工具,无法检验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这也是很多大学禁止使用ChatGPT完成论文的原因。
人是文化的动物,而机器是算法的产物。语文学习可以利用ChatGPT,但是不能完全交给算法。语文作为人文学科,需要自主阅读和感悟,激发灵感和创造力。我们对未来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充满了期待。ChatGPT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更高效的教学活动,并减轻日常教学中一些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和育人工作中去。同时,对于其弊端也要有清醒的认识,让学生富有创造性地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创造力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