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双减”背景下,重新认识学生作业本质,重视作业设计的高阶性、选择性和精准性,不断优化作业设计,让个性化学习也有质量。尝试单元作业设计,凸显综合性、实践性;尝试分层作业设计,凸显个性化、选择性;探索创新性作业,关注知识融合,激发学生思维。强化作业设计的评价反思,反思作业设计与学生成长性问题。反思作业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影响。

【关键词】双减 作业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五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既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教学行为的革新。

一、重新认识学生作业本质是重要前提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校内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把学生从机械、低效、繁重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对学生而言,用于作业和练习的时间减少了;对教师而言,作业量减少以后,如何保证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巩固学习效果,成为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科学设计课堂教学,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好学生学习的问题,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另一方面要求通过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巩固学习成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作业是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拓展应用、反馈教学改进的必要手段,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学生依靠自身能力去理解、内化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双减”背景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求提高了,必须重新认识作业的价值和要求。作业不是教学中的小事,需要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作业布置不是教师随意行为,需要进行专业指导;作业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以促进有效教学为目标;作业不是简单提供试题试卷,而是需要进行体系化设计。[1]处理好作业的“量”与“质”的关系就要求作业设计科学合理。

(一)重视作业设计的高阶性。作业设计的高阶性要求教师先要对学情充分了解,针对班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让作业有的放矢,既能引领思维,又能提高兴趣。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作业过于简单,学生会失去兴趣,过于拔高作业难度,学生会丧失信心。体现作业设计的高阶性,就要做到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丰富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

(二)重视作业设计的选择性。作业对于教学而言,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现教学的公平性和民主性,有选择才能因材施教。作业设计要做到分层、分类、可选择,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作业要发挥夯实基础知识,还要让每位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层次水平的任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更高水平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重视作业设计的精准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存在个性化差异,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同时还要考虑课程目标要求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作业设计要达到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教学、精细反馈学习情况的目标,就要求减少机械化、低层次的作业,保证作业练习的精准有效。

二、不断优化学生作业设计是根本出路

作业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行为,作业设计既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也不能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还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需要反复尝试,不断反思,逐步完善。我们在初中语文学科开展的一系列尝试,对优化作业设计具有一定参照价值。

(一)尝试单元作业设计,凸显综合性、实践性。单元教学专题性较强,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教学的要求,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要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需要从整体上统揽教学要求。以综合性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以实践性为落脚点,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技能,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以八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为例。

20250110090822489-78-27867.png

八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的主题是“新闻 变化着的社会”,围绕单元作业目标,选择针对性练习,结合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将作业题目合理分配在每一课时中。本单元设计了不同的作业形式,如绘制思维导图、实地采访、合作办报纸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并实践运用这些知识,形成学习成果。

(二)尝试分层作业设计,凸显个性化、选择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也要体现在作业设计方面。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及能力、性格、兴趣差异性较大,意味着每位学生完成相同作业的体验和收获也存在差异,教学既要统一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就要在作业设计的丰富性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作业设计的实践中,通用的作业分类主要为:基础性、提升性、选择性、综合性作业。

1.基础性作业。基础性作业的难度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科组精心选编具有基础性、针对性、代表性的典型习题,针对性训练,夯实学生基础。

2.提升性作业。提升性作业要适当超越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人需要和完成时间,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

3.选择性作业。教师设计符合不同学生实际的个性化作业,提供给学生选择性完成,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以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为例,对预习作业进行分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选择完成。

20250110090838376-7-a1609.png

4.综合性作业。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假期作业清单,从积累、练字、读书、观影、写作等多方面提出作业要求,提供多样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量力选择,在综合性作业中收获成长。如暑假作业,我们为初二学生精心设计了暑假作业清单。

20250110090838394-31-d9a28.jpg

(三)探索创新性作业,关注知识融合,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能够进行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提升核心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教育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所提出的跨学科、跨文化学习,是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的学习方式变革,支持学生获取和生产知识,培养学生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跨学科学习主要是对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思维及能力的整合,如名著阅读《繁星·春水》,可选择诗配画、解读小诗、仿写小诗等活动,加入美术、音乐学科内容,提升学生鉴赏与审美能力。阅读《海底两万里》,小组完成航海日记,学生自创日记形式,图文并茂展示阅读内容。绘制航海路线图,跨地理学科,在地图上标注出“鹦鹉螺号”的航海路线图,并添加图文,梳理小说情节内容。阅读《红岩》,为《红岩》制作目录,拟写章节标题,自选人物完成“革命英雄榜”,在阅读完之后,学生选择小说中的诗歌和片段创编课本剧进行朗诵和课本剧表演,学生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中,展现了剧本创作、音乐选配、表演技巧和组织合作等能力。学习《三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画出三峡美景,创作导游词,绘制思维导图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体现学科的融合性。

三、强化作业设计的评价反思是新的方向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始终存在的重要环节,但是教师对作业价值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作业改革势在必行。作业改革反映教育价值观和专业水平。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作业改革要体现科学性和专业性,就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规律,不断提升。对作业涉及的评价反思是改进作业的前提和基础。

(一)反思作业与教学、考试的一体化问题。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学、作业、考试密切相关,不可相互割裂。有效的教学是让学生明白要“学什么,怎么学”;科学的作业设计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得更好”;考试评价则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学得怎么样”。[2]实现教学、作业、考试评价一体化,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作业设计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的实际,另外考试评价要发挥好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诊断作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教学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映在作业练习中。教学、作业、考试一体化,相互弥补,也避免作业设计过于理想空泛。

(二)反思作业设计与学生成长性问题。作业的终极价值要体现为学生能力发展。作业虽然是对学生每一天学科知识学习完成情况的检验和巩固手段,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宏观维度和能力增值去认识。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都多元而非单一的,语文教学既要体现工具性价值,又要体现人文性价值,既要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更要通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鉴赏水平等多方面去提高,这就要求作业设计在不同维度关注学生的成长性,要体现增值性评价的要求。

(三)反思作业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带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变革,也影响教育教学的变革,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传统的依靠纸笔训练的学习方法要发生改变,线上线下结合,实现随时科学,随处科学,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方式。在作业设计中要考虑学生对新技术环境下学习的需求,在避免网络负面影响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动画、软件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性学习,并给予科学评价,这也是未来人才成长不可回避的学习方式。

作业改革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次挑战,“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也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教师着眼未来教育变革的趋势,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增强作业设计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2]王月芬.未来学校作业改革面临的六大挑战.光明教育家.2021(8):30-32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