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牢牢树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思维,西安工业大学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精准研判学科发展新趋势,加快基础学科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多渠道拓展社会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基础研究型人才培养,为陕西经济前沿技术发展贡献了“西工力量”。

img1

2024年3月21日,陕西省省长赵刚来西安工业大学调研。在西安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赵刚详细了解常温常压固态储氢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情况,同科研人员深入交流,勉励大家放眼国际、聚焦前沿,加快储氢材料研发,努力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赵刚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要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挥我省科创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大氢能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完善更加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氢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要发挥好秦创原平台、“三项改革”作用,力促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研发解决功能、以中试确立标准、以产业化市场化降低成本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努力把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供给,为我省氢能产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

西安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际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主编潘洪革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针对氢气的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制取与存储,以及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金属离子电池等领域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开展了原创、颠覆、引领的研究工作,开发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新能源材料体系,实现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原创突破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覆盖,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2024年,潘洪革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接下来,西安工业大学将通过各种路演活动,搭建转化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进学校在光电器件、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先进成果快速转化,为经济前沿技术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