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学专业人才与推动医学科研进步的重任,在服务社会健康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将党的建设全方位融入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及科研创新等工作中,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精心谋划开展“红医凝魂,医心向党”党建特色项目,旨在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41225091323229-23-1d988.jpg_scale.jpg


 一核领航,培根铸魂。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传承“红医精神”为党建核心,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将红医历史融入思政课堂及课程思政,以革命先辈救死扶伤事迹激发师生使命感;打造医药文化长廊及校内党建思政教育基地,将中华医学文化精髓与党建相融合,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成立“红医学生志愿服务队”,疫情期间组建“红医教师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与健康宣教,在实践中践行党的宗旨;开展各专业匠心精技专业技能大赛及科研创新,党员师生带头聚焦服务人民健康主旨,推动专业技能与实际惠民相结合,助推地方医疗事业和经济发展,让“红医精神”在新时代医学院校党建工作中熠熠生辉,培育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20241225091359364-49-d0bf2.jpg_scale.jpg

20241225091400545-22-6cdf2.jpg_scale.jpg

思政+专业,双翼齐飞。第一,以思政教育铸魂。打造一支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增强思政课程吸引力与感染力。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融入“红色医疗故事与中国革命”教学内容,通过讲述革命战争时期医疗战线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奋斗历程与伟大成就;成立“苍穹之星宣讲团”,积极宣讲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等重大会议精神。课程思政方面,推动专业课程教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在《人体解剖学》等课程中融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思政教育内容,在《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强化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教育,使思政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培育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第二,以专业培养赋能。高职专科学校的主要任务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坚持“校院一体、医教融合”的办学模式,通过“学赛结合、以赛促教”打造学生技能大赛特色培养模式。将各专业大赛项目融入日常教学与实训实践,以竞赛标准优化课程内容与实训环节,帮助学生熟悉赛制;组建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针对大赛要点开展专项培训,模拟竞赛场景提升学生应变与实操能力;设立竞赛激励机制,对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师生参与热情,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20241225091504315-43-8fd9c.jpg_scale.jpg

20241225091504090-64-62d2a.jpg_scale.jpg

教学创新服务  三平台协同发展。第一,教学改革平台:以党建为动力推动教学改革创新。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支持党员教师带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例如,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党员教师团队通过制作优质教学资源、尝试线上教学资源分享与线下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相关教学改革成果在全校推广应用,带动了整体教学水平提升。第二,创新科研匠心平台。发挥党组织在创新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组建师生党员先锋队。围绕基础医疗实际需要开展创新攻关。例如,引入临床案例教学,课堂及病房;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实现实操零风险;开展校院合作,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开展知识转化创新活动,将实际所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创新发明实用器械,2024年,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医药卫生赛道口腔修复工艺小组赛中该校《朝夕之争——椅旁即刻牙冠修复》项目荣获三等奖,旨在依托现代技术实现口腔治疗“朝来夕戴”,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第三,医疗服务奉献平台。组建红医志愿服务队及校红十字会,以师生党员为骨干,深入社区与乡村,融入乡村振兴,提供免费医疗咨询、健康检查、基础治疗服务;在校内设立健康服务站,服务于各类活动的紧急救护、日常师生急救知识普及、刮痧针灸义诊等。通过志愿服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传递温暖与关爱,提升实践技能与社会责任感,彰显医学院校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