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一核两导促三效”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12-24 19:53:10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陕西理工大学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社区建设“小切口”,建成“一校两区多站”的“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构筑“大场地”物理空间育人载体,构建“大数据”育人支撑,汇集多种资源、聚合多方力量,重构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形成“一核两导三效”的“123”发展新模式。将社区打造为学生“五育并举”的实践园地、智慧服务成长基地,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
师生党员在“一站式”社区开展教育学习活动一、围绕一个核心,强化党建引领
一、围绕一个核心,强化党建引领
学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在学生社区构建起良好的政治生态。打破原有以班级、院系为单位的学生党支部固有模式,创新社区党组织架构。建立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监督岗,实行党员承诺制,创建“党员示范宿舍”,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打造党员活动阵地,探索构建“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体研讨+学后交流”的学习模式与“社区—驿站—楼层—宿舍”四级宣讲体系,常态化开展《我身边党员故事》《护国·护旗》等各类微宣讲实践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以最接地气、最易接受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之中。
学生在“一站式”社区开展“最美学习笔记”展示评选活动
学生在“一站式”社区开展“‘宿’说文明”创建活动二、强化“两个导向”,塑造育人生态
二、强化“两个导向”,塑造育人生态
一是强化“学生中心”理念,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社区坚持学生中心地位,突出服务学生导向,汇集多种资源力量,搭建多样化平台,发挥学生“四自”作用,构建社区学生自治体系。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建设网格化工作学生队伍,健全“院系-楼栋-楼层-宿舍-学生”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设置党团活动区、共享书吧、“四自”创新创业实践区、心理功能室等多个功能区,开展“社区治理我参与”“‘宿’说文明”等特色品牌活动。制定《本科生社区创新创业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学生利用社区空间开展咖啡书屋、洗衣坊等创业活动。定期开展社区文化节、“师说”学者沙龙、“思政快闪课堂”“晒最美笔记”“社区好声音”“‘社’彩进社区”等各类活动,充分发挥社区五育功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强化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以促进高质量服务学生为导向。建设线上服务大厅与安全研判防控系统,推动学生事务的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精准管理。线上服务大厅设置接诉即办管理、功能室预约与评价、信息通知、问卷调查、荣誉查询、勤工助学、成长评价、奖助证明自动生成等功能,实现“网端应答”学生的“指尖需求”;安全研判防控系统综合视频监控、道闸、人脸布控等系统,引入智能集成调度、AR实景沉浸等新技术,构建“一图、一网、一平台”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为学生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一站式”学生社区成立党员“四自”服务团队授旗仪式三、以“三个实效”为目标,打通育人最后“一百米”
三、以“三个实效”为目标,打通育人最后“一百米”
一是依托“一心多站”物理场域,在师生“一站式”服务上出实效。在中心社区设服务大厅、共享书吧、功能室,在各片区建驿站,作为社区服务学生的重要物理空间,集学业支持、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国防教育、信管服务、日常报修、自习阅读、活动开展服务于一体。后勤保障部、教务处、学工部、武装部、保卫处、校团委、信管处等部门进驻社区,为学生提供帮助解难题,积极探索陕理工版“枫桥经验”。入驻人员坚持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以及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帮助学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队伍进驻下沉一线,在精细化教育管理上出实效。校领导践行“一线规则”,每周二深入社区参加《“倾听‘青’声·共话发展:我和校领导面对面”》活动,通过问计问需访谈、召开座谈会以及看望慰问考研学生等形式关心服务学生;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值班室、谈心谈话室66间,全体辅导员与成长导师下沉社区精心开展引导与帮扶工作,与学生同场域、共成长;思政专业教师在社区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学业指导教师在学业辅导室与24小时自习室指导关爱学生。
三是多元育人主体集成融通,在创新变革教育管理服务模式上出实效。在社区建设服务大厅、警务室、消防站、接访室、共享书吧、传统文化传习室、就业指导室、学业指导室、心理疗愈室、24小时自习室、谈心谈话室、朋辈互助室等多样性育人空间,构建起政府组织、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学校内部、学生之间形成多链融通的育人机制,打破传统的单一育人主体、单向育人过程、单边育人场景,充分调动各类育人主体的能动性和育人要素的活力,实现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等不同维度的相互统一,重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