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学校转型发展新要求,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构建“多方参与、学科融合、项目式管理、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新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探索,丰富了教学成果,优化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一、构建跨专业融合平台

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突破传统学科专业、院系设置等局限,强化顶层设计、制订跨专业融合实践教学方案,采用分层分类评价标准,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通过跨专业融合协作开展实践教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在能力与素质方面实现人才培养的双向发展,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

二、搭建“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

坚持“五育”并举,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实践为动能、以成果为导向,以项目式教学为主体,开展项目制实践创作。以“实践教学项目”为抓手,以“协同育人”为目标,聚焦“专业赛事”和“应用推广”两大输出口径,逐步形成“学践融合、以赛促学,教赛相辅、以赛优教”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三、完善制度保障,强化过程管理

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制订实施《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本科学生专业实习组织与管理办法》《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办法》《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学科专业竞赛分类认定参考标准(试行)》等文件,加强组织管理,如:配齐配足指导教师,强化外出实习实践安全保障,完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推动实践教学管理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注重质量监督,丰富教学成果

建立健全学校、院(部)、教研室三级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分级、分层、分类制订并实施教学评价标准,建立起全程可控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并引导师生聚焦高水平赛事,探索课程教学与实践创作、实践教学与专业竞赛、备赛指导与教学辅导的融通衔接,以赛促学、以赛优教,提升教学质量。

<span id='joyhuaSensitiv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yellow;'><span id='joyhuaSensitiv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yellow;'><span id='joyhuaSensitiv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yellow;'><span id='joyhuaSensitiv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yellow;'>我校</span><span id='joyhuaSensitiveSpanEnd'></span></span><span id='joyhuaSensitiveSpanEnd'></span></span><span id='joyhuaSensitiveSpanEnd'></span></span><span id='joyhuaSensitiveSpanEnd'></span>在陕西省第四届生态文学大赛中再获佳绩

五、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一是将参与实践教学组织指导纳入教师工作量统计及教师考评体系中,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设立学期实践教学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提升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比重;三是将实践教学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逐步丰富多元,综合客观。

六、实际成效

(一)实践教学硕果累累

师生参与主创的电影《黄金战士》《风云太白山》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罪不容恕》《虎穴》等影片入围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短片《星火》在团中央官网专栏报道;短片《奋进吧,我们的新时代!》在省教育厅、省语委主办的诵读大赛中获奖;短片《我在现代挺好的》在省教育厅官微等主流媒体平台报道展示。连续两年获得省文联、省电影家协会举办的大学生影评征文大赛学生奖30余项,获评优秀组织奖2次。2023年,学校组织参加省级及以上政府或行业主办学科专业竞赛,学生获奖220余项、获颁“优秀组织(单位)奖”10余项。

20241224092201.png

(二)聚焦实践育人,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

师生围绕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开展实践教学与创作,为宣传推广“美丽陕西”、展示新时代陕西发展成就贡献力量。师生创作的《锦绣陕西》获陕西省电影局备案。学校积极参与陕西省“双百工程”事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连续多年参加由省委教育工委等部门主办的陕西省“双百工程”农特产品设计大赛并获奖十数项。

(三)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学校始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旋律,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学生“采、写、摄、编、播、演”等技能应用。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得到用人市场的广泛认可。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