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坚持改革为先,全面实施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发展。各专业对照国家、省市和学校一流专业的建设标准,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学科结构。2024年,通过持续推进“双一流”培育项目,专业建设工作获得历史性突破。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理念,将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靶向施策,全方面推动学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在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积极开展一流专业与课程的培育和申报工作,整体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申报的10门课程均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增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2个学科专业,英语、网络新媒体2个专升本专业。

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完成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专业内涵,突出专业优势,凝练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对标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手段的改革,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探索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多维度促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注重学生素质拓展,增强创新实践能力。构建学科竞赛生态系统,赋能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发挥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载体功能。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强化赛前训练,提升学生能力。每项赛事前,各组织单位都会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引导参赛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全年学生参与各类竞赛项目66个,获得奖项638项,参与人数1622人次。其中A类竞赛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含)奖项65项,较上年增长2.7%,获奖人次较上年增长6.5%。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不仅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塑造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参加学生竞赛获得助益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2022届毕业生石卓勇在校期间就积极参加多项学生竞赛,曾获得2021年电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在202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他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读研期间成绩优异,多次获得研究生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2项,入选2024年国际电信联盟青年特使,并作为亚太区唯一青年特使代表受邀参加国际电信联盟全球创新论坛并作主题报告。近日,石卓勇也收到了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录取通知书。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