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突出特色 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12-19 10:37:07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西安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学科学术学业重点领域,突出特色贡献质量鲜明导向,完善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体系,努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以教育评价改革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11月2日至3日,由西安科技大学参与主办的第43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暨国际岩层控制会议(中国)十周年在西安召开
以质量导向培养一流人才。印发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和十大育人体系实施办法,获批省属高校首家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印发《推动学术型人才培养 促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落实措施》,推动本科生培养类型由“应用型为主”向“学术型为主”转变。加快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实现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构建“专项教学+日常参与+体质监测+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育体系,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健全三级联动的体育竞赛与活动机制,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的体育教育格局。成立“大学美育教育”虚拟教研室,建成尚美展览馆,培育了“春之声”“夏之光”“秋之韵”“冬之梦”等一批特色艺术品牌活动,构建了课程教学、艺术实践、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教育体系。贯通劳动教育、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构建“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精神和创新劳动技能。
西安科技大学在雁塔校区北院主楼报告厅举行庆祝第40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
以贡献导向打造一流师资。教学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先,设课堂教学质量奖,每年投入专项经费200万元。修订《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突出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比重,对教学为主型教授单设评审条件;对教学型副教授单设条件、单列指标、单独评审。将每年独立为本科生讲授课程纳入岗位基本任务,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调离教师岗位。完善重大学术成果及突出贡献奖励办法,印发《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实施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办法,鼓励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分类制定5个层次、10个类别的人才引进学术评价标准。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办法,实行人才薪酬与考核目标匹配的岗位聘用办法,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9月25日,煤炭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建设推进会在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召开
以特色导向建设一流学科。学校坚持“固优、强特、重基、扶需、育新”的学科发展思路,把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应急管理事业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实施学科高峰计划,打造学科建设“特区”,汇聚全校优势资源推进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实施“安全+”“能源+”学科群建设计划,优化“方向—团队—平台—集群”一体化递进式学科发展体系,推行学科群“首席科学家—方向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开展有组织、成规模的多学科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安全与应急、能源与矿业学科群,以优势学科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强化分层分类考核,推行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立项、中期、结题全过程考核,突出质量和贡献导向,强化结果运用,形成了“目标—任务—资源—考核—反馈”绩效评价机制。
西安科技大学成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中心聚焦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等,不断完善“能源+”“安全+”“智能+”“低碳+”新工科融合发展模式,为高质量发展作出高校贡献
以服务导向加强科学研究。建设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重点实验室,牵头成立煤炭科技创新创业雁塔联盟、西安科技大学榆林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研究院,立足生产一线,开展就地研发转化,实现技术服务规模年均超过5000万元。建立“能源+”“安全+”“人工智能+”新工科融合发展模式,与陕煤集团、华为开展战略合作,发布智慧矿山联合解决方案,实现煤矿智能化研究领域的超前布局。围绕“黄河流域煤炭产业生态治理”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承担“CO2煤矿采空区吸储与植被固碳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实现了黄河流域矿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面向安全应急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建设西安市城市公共安全与消防救援重点实验室、应急安全人因智能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平台和消防科学与技术省级创新团队,开展城市灾害防控理论、火灾科学理论、灾害应急救援机制研究,解决了一批应急管理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