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浐灞国际港教育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劳动”等方面的多元化特色教育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5

浐灞第十小学以“枫藤”为文化载体,践行“自信、求实、合作、创新”的校训精神,培养有韧劲、向美行、会学习、善合作、敢创新的枫藤少年。在体育教育方面,学校创新思路,通过活动项目设计,构建特色体育课程,积极践行“课间15分钟”改革,将“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到实处,让学生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的美好理想得以实现。

4

走进浐灞第十小学,无论是走廊一隅、操场一处,还是花树一角、教学楼一侧,校园里的每一方小天地都是孩子们课间活动的小乐园,处处洋溢着笑声、欢呼声,他们或跟着老师跑操、或与同伴围在一起游戏、或阅读、或涂鸦……

4

据了解,学校是将阳光体育活动进行巧妙设计,结合了学生年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构建了“1+N”特色体育课程,打造了大课间校级项目、年级项目和小课间班级项目为主的三级课间活动模式,引导孩子们走出教室,在休息时间去尽情释放、去体验,让阳光体育活动呈现出“有趣、有料、有效”的特质,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玩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自信”。

4

大课间的校级项目,按照季节更替进行变换,如春季开展自编特色绳操、自编热身操以及广播体操等,冬季则秉持“跑出健康,跑出快乐”理念,组织学生进行花样跑步、集体跑操,内容丰富,适宜性强,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负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5

10

年级项目则是将五子棋、军旗、象棋等棋类课程引入第一课堂,将游戏课程引入第二课堂。每天一节体育课中,一、二年级实行“4+1”模式,在原四节体育课基础上增加一节“趣味沙包”“活力毽子”等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课;三至六年级按照“3+1+1”模式,以“基础必修课+体能课+特色项目课”的模式,设计田径、球类、绳类等专项活动项目,为孩子身心健康注入新的活力。

7

 

4

9

小课间的班级项目,学校通过“创新游戏和传统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度。如陶瓷迷宫、井字棋、节水飞行棋等创意地面游戏,让孩子们既锻炼了创编能力,又增强了合作探索能力;磁性走珠迷宫、成语魔方、计算魔方、数字华容道、剑球运动等墙面游戏,既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老鹰抓小鸡等传统游戏,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这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对传统游戏的传承。

图6

3

14

活动项目的多样化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更快乐。学生罗艾琳兴奋地说道“以前课间玩的项目比较少,时间也短,总感觉不够尽兴,现在学校新增了很多项目,老师们还会带领我们一起玩,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享受乐趣,真的太开心了。”

7

13

“我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今后,学校还会在体育教育方面创新思路,丰富课间活动空间,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其中,乐在其中。”浐灞第十小学校长宋飞表示。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