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高校声乐教学专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视,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教师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传承教育相对缺乏,导致高校声乐教学的文化传承效果不够理想,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的价值体现,然后分析了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提升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文化传承  高校声乐教学  现状及改革措施


引  言

文化传承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命线的重要部分,始终与教育紧密相连。在高校声乐教学领域,如何确保声乐艺术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既传承古老的音乐文化,又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是一直困扰教育者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高校声乐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此,探讨其现状并提出合理的改革措施尤为重要。只有深入了解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在问题和外部环境,才能更好地为未来的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的价值体现

1.有助于促进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

文化传承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骄傲,也是其核心价值的象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文化传承的理念,无疑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内涵,使之不再停留在技巧和方法的传授,而是深入到音乐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这种深度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声乐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其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声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并不仅在于技巧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递。将文化传承融入声乐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培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使其在未来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能够更好地传递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文化。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声乐教学不仅对学生、教师和高校有益,还对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将文化传承纳入其中,就意味着教育过程不再仅仅是技能和技巧的传递,而是文化和历史的深度沉浸。当学生在学习声乐时,他们不仅是在习得音乐的旋律和技巧,更在无形中吸收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髓。这种深度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音乐,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声乐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更能加深他们对于本土和外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当学生学习声乐时,他们其实也在学习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这种传承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还能够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人才。

3.有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和精神的积淀,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声乐教学在文化传承视域下,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了解本民族及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平台。声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它所承载的不仅是旋律和技巧,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和经典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到这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历史情感。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声乐技能,更能够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从而更加珍视和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声乐教学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帮助学生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真正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元素继续传承下去,使之成为永恒的精神财富。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1.声乐教学中文化理念缺乏

在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文化理念的缺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往往过于重视技术和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声乐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但却难以真正理解和体验到音乐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声乐不仅仅是旋律和音乐,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递。当这些文化内涵被忽视时,声乐教学便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此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积淀。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文化理念的缺乏,无疑是对这一传承的中断。这不仅使学生失去了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也使他们失去了与自己民族文化深度交流的机会。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削弱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可能导致优秀的民族文化遗失。

2.声乐内容与民族融合度低

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往往过于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忽视了与本土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会学到一些声乐技巧和方法,但很难真正体会到音乐背后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对于声乐,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当声乐教学中缺乏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时,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便难以被学生真正理解和体验。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离,还可能让优秀的民族音乐传统逐渐失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传统和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声乐教学中忽视这些本土音乐素材时,学生便失去了一个与本土文化深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这无疑是音乐教育的一大损失。因此,声乐内容与民族融合度低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文化认同感,还可能导致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边缘化。

3.声乐教学方法及工具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声乐教学仍然沿用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单一。传统的声乐教学注重对音乐理论和声乐技巧的传授,而对于如何将音乐理论与实际演唱结合,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辅助声乐教学,却鲜有涉猎。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对声乐的真实体验和实际应用,很容易使学生陷入对音乐理论和技巧的死板学习中。同时,当前的声乐教学工具大多停留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简单的伴奏工具上,缺乏对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今天,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工具和平台可以为声乐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但在很多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这些工具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也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声乐教学不仅要传授技巧,更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而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现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难以适应音乐领域不断发展的趋势。

4.声乐教学应用经验的缺失

在文化传承视域下,实际应用经验的累积对于学生的成长尤为关键。然而,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多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际应用经验的培养。实际应用经验不仅包括舞台表演经验,也包括如何将所学的技巧和知识应用于音乐创作和表演中。没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可能会在理论上有所收获,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感到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在音乐领域立足,更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能力。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其不仅是表达情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没有实际应用经验的声乐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体验和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和情感。这无疑是对学生音乐教育的一大缺失。

5.学生对声乐的文化情感淡薄

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似乎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技巧的掌握和音乐理论的学习,而缺乏对于音乐作品背后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的探究。音乐是情感的载体,声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情感表达至关重要。然而,如果学生对于所学的歌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了解不足,他们的情感表达自然也会显得肤浅。例如,一首描述山水之美的民歌,背后可能蕴含着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会了旋律,而没有深入了解和体会歌曲背后的文化和情感,那么其演唱就很难打动听众。同时,文化情感的深度也直接关系到声乐教学的质量。一个真正的声乐演唱者,不仅要有出色的音乐技巧,更要有对文化的敬畏和对情感的深入体验。只有这样,他们的演唱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触动人的灵魂。而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中,学生对声乐的文化情感淡薄,这无疑是对声乐教学深度和广度的一种削减,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忽视。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加强声乐文化教育与推广

声乐不仅是纯粹的技艺,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为此,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文化因素的教育和普及。首先,应整合教材资源,结合各民族和地域的声乐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深入探讨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将其与声乐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技巧的同时,能够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其次,高校应与各大文化机构、音乐院校进行合作,定期举办声乐文化交流活动。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也能加强声乐的传播力度。比如,与各地的民间艺术团体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与当地民众互动,感受各种不同的声乐文化。再者,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研究能力,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声乐背后的创作逻辑,引导学生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将声乐学科与文化学科相结合,促使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探讨声乐的学术价值。最后,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如网络、广播、电视等,开设声乐文化推广节目,邀请声乐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为社会大众普及声乐知识,提高其对声乐文化的认知度。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措施中,必须加强对声乐文化教育的重视,从各个方面全方位推广声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欣赏声乐,从而更好地传承我国丰富的优秀音乐文化。

2.结合民族特色完善声乐课程构架

在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措施中,结合民族特色完善声乐课程架构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声乐课程在高校中的设置不仅要注重技艺的培养,更要将民族的文化特色融入教学之中。因此,调整和丰富课程设置,使之更具有文化深度和广度是必要的。其一,对于基础的声乐技艺课程,可以结合各民族的音乐风格进行教学,例如,引入蒙古长调、藏族多声部和东北二人转等,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技艺的同时,也能体验和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其二,开设民族声乐鉴赏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课程内容可以涵盖京剧、越剧、昆曲等,也可以包括壮族、彝族的山歌等。其三,推动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例如,与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合作,研究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研究能力。其四,组织学生参观和学习,直接与当地民众和艺术家交流,体验和学习当地的声乐文化,从实际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技艺。其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民族声乐技巧,还可以邀请各地的民族音乐专家和艺术家来校授课,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巧,使学生在声乐技艺的学习更加系统和深入。完善声乐课程确实需要深入挖掘和运用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使声乐教学更具有文化底蕴和特色,这也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3.引进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工具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是教师传授与学生跟随的模式。但随着科技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开始逐渐引入高校的声乐教学之中。第一,技术手段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例如,数字音频工作站、音频处理软件和声乐训练软件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发声特点、音高、音质等。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声乐表演场景,帮助学生增强舞台意识和应变能力。第二,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项目式学习,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和创新。例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型的声乐制作项目,如制作一首原创歌曲或进行一次小型的演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第三,高校可以与专业音乐机构或音乐剧团体进行合作,这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实际的舞台经验,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职业视野和人脉资源。第四,模拟教学、沙盘模拟等现代教育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例如模拟一个音乐会的策划、组织和执行,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和学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和趋势,高校声乐教学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将更多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教学中,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强化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

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强调理论知识与技巧的掌握,但在实际的音乐舞台和职业生涯中,实践经验与应用能力同样至关重要。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应将更多的资源与关注点转向实践教学。首先,校企合作可以作为一个有效途径。高校可以与音乐剧院、音乐公司等专业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音乐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还可以让他们与行业内的专家进行直接交流,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其次,高校还可以开展各种声乐比赛和音乐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中。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最后,音乐制作、音乐编排等相关课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产业,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制作一首歌曲,从选曲、编曲到录音、后期制作,全程参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高校的声乐教学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5.培养学生对声乐的情感体验

在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措施中,培养学生对声乐的情感体验被认为是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声乐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情感的传递,只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声乐的学习中,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为此,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内涵,使其在歌唱时能够真正地将情感融入到声音中。学校还可以组织情感体验课程,如让学生听经典音乐作品,通过声音感受不同的情感,进而学会如何将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歌声中。同时,高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声乐创作,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作音乐,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同时,定期的音乐会或小型的音乐分享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好方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尝试演唱不同风格和情感内涵的歌曲,同时还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音乐体验和感受,进一步深化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声乐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使他们更加热爱声乐,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  语

在深入探究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措施后,可以明确声乐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声乐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强化实践与情感体验,不断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应当前教育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声乐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为我国的音乐文化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艳梅.教学改革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J].戏剧之家,2021(10):95-96.

[2]陈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高职学生声乐教学研究[J].武当,2021(16):43-44.

[3]文幸闺.文化视域下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途径探究[J].魅力中国,2021(29):305-306.

[4]苏魅.关于原生态唱法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思考——评《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20(12):后插28.

[5]汤则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J].艺海,2019(1):116-117.

[6]郭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2019(11):150-151.

(魏李娜: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