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实践
作者:谢媛媛 刘 锋 张 军
发布时间:2024-12-12 10:58:45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摘 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赋予了学科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命力,增强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提高了高职教育的适应性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行为技能。实施“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不断推进专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拟以我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转型提升为切入点,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等层面展开实证研究,以期为其他学科提供参考和有益经验。
[关键词]“岗课赛证” 育人理念 工程测量技术 改造升级 实践
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GH23Y3127)。
引 言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基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取得经验的深刻总结。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重点强调实施“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已经进行了“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中的应用尚属空白,实施“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也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尚处于摸索中;三是对“岗课赛证”的教学质量难以进行有效评估。针对上述三个基础问题,本文拟以我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转型提升为切入点,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等层面展开实证研究,以期为其他学科提供参考和有益经验,特别是对工科专业而言,值得推广。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的意义
1.课堂与岗位的衔接
“岗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方式,可以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实际教学内容与工作需要进行有效结合,并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选取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掌握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动向,将该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牢固、操作熟练、专业素质优良的技术人才。
2.课程与实证相结合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有关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中,将教学内容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密切结合起来,依照职称评定所需,推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中的示范微课、精品课程以及金课等,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不断充实,保证教学工作不断满足技术能力测评与职场工作所需。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所需的职业技能证书也日趋增多,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才具有竞争实力,也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3.课堂竞赛一体化
通常来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设置的很多技能竞赛项目,都是和该工作岗位、实际工作内容相联系,具体包括导线测量、水准测量以及放样等相关内容的理论考核。技能竞赛,有助于考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等。而课堂竞赛一体化,其实就是分解细化竞赛项目,与教学计划相结合,将技能竞赛融入教学实践中,通过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实现在实践中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提升。完成课程任务后,学生还要根据技能竞赛所提出的要求,加强有关工程测量技术的技能训练。在这种情况下,技能竞赛就不再仅仅是少数学生的练习,凡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参与,以符合以学促赛、以赛督学的要求。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思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例如,很多高职院校的桥梁专业群已经实行了多年“多证书”体制,要求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必须完成一项以上的工作能力水平考核方可毕业。与此同时,各种技能比赛还将产业中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引进来,营造出一个真实的生产情境,同时,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与工程测量技术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展开设计,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构建“岗课证赛”一体化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使其由以理论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实验为主。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多种教育方式,重构专业教育结构,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进行实践。通过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技能,进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岗课证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符合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符合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思路如图1所示。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路径
1.基于“岗课证赛”更新教育观念,构建课程体系
在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技能。在工程测量设计专业改造升级时,要充分考虑竞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要求,使教学内容从浅到深,理实结合。以课题五“工程测绘的创新性应用——美丽乡村典型建筑测绘与归档”为案例,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与校企合作单位充分对接,并根据具体的工程实际开展工程测量技术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内业处理和成果验收等工作。与此同时,以美丽乡村典型建筑数字测绘工程的文化和科技双重含义为基础,将其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实践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具体如图2所示。
2.推动改进实训环境
实训是高职院校实现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技能之间的一座桥梁,是高职院校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校园里的实训设施能否达到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凭借参加竞赛和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对学校的测绘训练基地进行了总体的规划与改造,实现了学员培训场所的标准化、多元化,以适应比赛准备及常规培训的需要。课题研究小组联合开发了一套将工程实际环境融入虚拟模拟环境中的系统,以克服目前三维激光扫描仪和UAV等昂贵且稀少,在实践中无法覆盖到的问题,同时还能有效消除野外气象条件的干扰,保障设备人员的生命安全,达到不停学、不停练的目的。此外,课题研究小组还独立开发了一套将学校实际训练环境融入手机中的工程测量技术训练课程,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些基础的测量技能训练,比如水准测量、导线测量、施工放样、数字测绘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常规教学活动,使师生达到全天候随学随练的目标。
3.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构建“岗课证赛”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专职教师,要及时掌握当前产业的发展动向,熟知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在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授课要点与难点,寻找一种适合的授课方式来教授和演示给学生。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但是,现阶段部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所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会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情况。为此,应鼓励专业教师借助节假日多参与实践,深入企业前沿,有效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发展动向,主动参与社会性技术比赛,或者带领学生参与比赛,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继而促进该专业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过程
事实上,工程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生命周期中贯穿全过程,尤其是数字化测量,是工程测量的一种新技术。为此,本文以美丽乡村典型建筑数字测绘与归档工程为实例,对“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实践过程展开阐述。
通过任务驱动,选择“三阶六步”法进行教学,构建“探究、思践、悟评、拓展”的学习方式,使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都得到提高。
课前探究:利用教学平台,对教师提供的课前引导材料进行研究,掌握课题需要的相关知识。在企业教师的引导下,以工作单为基础,对课题进行前期探索。通过对网络微课程的学习,了解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课程导学:(1)思。将美丽乡村建筑的数字测绘工作任务作为情境引入,同时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信心和技术报国情感。将课堂上的准备问题弄清楚,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缘由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有效运用和开发。(2)践。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充分利用虚拟模拟,使学员们在反复的模拟中熟练运用。在教学中,教师给学员演示实际动作,让学员独立完成作业,查找不足之处。1+X技术测评是在教师引导下,由教师、企业对测评结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3)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用模拟的方式进行培训和任务实践,可以持续地提高自己的工程测量技能,对于技能的掌握也会越来越熟练。(4)评。采用教学评估体系进行多元评价,具体包括小组互评、学生自我评估、评估、平台评估以及企业评估等,由学生基于评估结果展开反思与优化。
课外拓展:和学生、企业开展线上互动,有效实施课后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级拓展,并在课外设计两项作业:一项是必须完成的技能训练,一项是技能拓展训练选做题,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题以西安市临潼区美丽乡村典型建筑数字测绘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五个教学任务,融合临潼区美丽乡村典型建筑历史资料、“学生技能竞赛”“数字临潼乡村”“纪录片”“1+X”和“产业规范”等内容,采用“课前考查”“教师示范操作”“相关视频导入”“分组竞技”“业界专家”等多种形式,把课程思政融入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中,贯穿学习全过程。在教育活动中,发掘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提炼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达到德技双线育人的目的。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的成效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改造升级,可以不断提升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水平,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优势,有助于校企深入协作。
1.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实践中,提出了以“技术比赛”为核心,以“专业资格认证”为评价依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改革。在技能比赛中,通过在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对涉及的知识、技能、工艺等进行详细分析。在实践中,结合比赛规则,持续加深与完善现有的课程,并适时调整新的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要求,将课程与考试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课程方案,使教学与产业发展实现密切结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实际操作的力度
“岗课证赛”的推行,有助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学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师在近几年不断参与当地技能大赛和教学比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省级一等奖4次;指导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4次,行业、省级奖项若干项,2名教师被评为西安市“最美教师”。
3.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岗位竞争能力
通过“岗课证赛”实践,促进“学校”和“岗位”的衔接,有助于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例如,学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近几年来积极参与各类技术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中级技师合格率100%,高级技师合格率90%,就业率98%。
4.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学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通过实行“岗课证赛”的专业改造升级,已成功吸引了南方测绘、西安大地测绘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课程教学环节,引进了行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职位需求,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同时,企业也可以从高校毕业生中挑选出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就职,达到双赢的效果。
结 语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这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岗课赛证”一体化育人模式,有利于推动企业全面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训,使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课程的内容要符合职业规范的要求,使教学和生产工艺相结合,实现“学历与专业”的衔接、“高职”与“终生”的衔接、“三教”的深入改革,促进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发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造升级主要特色在于:一是能够积极地根据行业变化对人才的能力培养提出新要求,在课程中体现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以岗定课,以课育人,以赛带课;二是在教学内容重构、情境创设、教学资源转换等方面,教师能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阿兰,李佳,杨龙.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探究——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3):56-60.
[2]杨秀伶.“岗证赛课”深度融合的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工艺美术,2023(1):55-57.
[3]袁先明.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砖瓦,2022(2):173-174.
[4]刘晓燕.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版),2021(11):119-122.
[5]王晓.科学构建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测绘,2021,44(2):94-96.
[6]崔文明,周梅,游琪.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的课赛融合新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1):61-64.
[7]张献慧.测绘技能大赛促进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2):100-103.
[8]黄伟,邵琨.基于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6,38(6):113-116.
[9]聂琳娟.水利工程测量智慧课堂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3,21(10):172-175.
[10]赵晓琳.1+X证书模式下测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7):2148.
(谢媛媛、刘锋、张军: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