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是位于上层大气中的高速风带,分别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由西向东环绕地球。急流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天气状况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力和全球粮食安全。然而,人类对工业化时代之前急流的变异性及其影响了解非常有限。

日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徐国保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Nature](《自然》)发表长文“大气急流影响了欧洲七个世纪的极端事件”,从大气急流的位置变化,对欧洲森林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揭示了西北欧和东南欧之间对比鲜明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研究团队通过对来自巴尔干半岛、阿尔卑斯山和不列颠群岛的树木年轮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和长时间的比对、交叉定年、重建,研究人员推断过去700多年里急流的纬度位置变化历史,发现西北欧和东南欧的气候“偶极”现象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并且在北极急流位置异常偏北或偏南时最为显著。研究团队利用了现有的气候重建数据以及数个世纪以来关于热浪、干旱、洪水、风暴、收成、饥荒、疾病等欧洲丰富且可靠的文献数据集,发现了急流纬度位置的极端变化与生物物候(葡萄收获)、农业经济和人类人口影响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