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武功县教育局聚焦“四个环节”创新实施园本课程,满足幼儿运用多感官探索世界的天性,支持幼儿的发展。

兴趣调研,精准定位幼儿兴趣。立足儿童兴趣,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探寻幼儿兴趣。在小班阶段,通过老师与幼儿一对一交流,留意幼儿游戏中的兴趣偏好;在中班阶段,采取绘画投票,洞察幼儿们对各类主题的倾向;大班阶段则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幼儿探索求知思想。针对部分幼儿挑食情况,构建《吃饭这件“小”事》班本课程,引导幼儿认识食物、人体生长需要,逐步改善挑食状况,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有效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忱,为课程的探索提供了动力。

资源整合,打造多元课程体系。给予幼儿充分的感知、体验、探索的机会。利用幼儿园部室、区角等教育资源和周边超市、图书馆、农场等社区资源,极大地拓展课程实施空间。如《“豆”趣横生》课程,引导幼儿与家长去田地里看秧苗,采豆子、播豆子,让幼儿亲身感知豆子成长过程;让幼儿碾豆子、磨豆子,亲身参与体验制作豆腐与豆浆的过程,感受劳动创造美食的乐趣,拓宽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课程内涵,构建起多元化课程体系。

家园合作,凝聚家园共育合力。高度重视家园合作,充分发挥家长特长优势。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班本课程理念与计划,邀请家长参与设计与实施;在课程的实施阶段,让家长参与课程互动。为了让幼儿充分感知美食的“魅力”,构建《遇见美好“食”光》主题课程,邀请善于制作美食的家长走进活动室,与幼儿一同制作传统美食,讲述美食文化故事、烘焙师制作幼儿喜欢的蛋挞等,充分发挥家长在课程建设中的教育价值,家园协力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课程汇报,确保课程优质高效。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定期开展《我的课程故事》分享,教师结合课程网络图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活动的组织、幼儿的精彩表现,以及幼儿在参与课程时的兴趣、学习能力的发展等过程的整理与分享,发现不足,促进提升,保障课程的有效性与适宜性,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在每次课程分享之后,该园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评选出优质课程,并予以表彰鼓励,增强教师对班本课程的探索积极性。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