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5年内实现所有农村县区全面覆盖,陕西深入开展新时代帮扶送教活动——
现场推进会特写:城乡教师“结亲帮扶”赋能城乡教育一体发展
作者:新闻中心 雷思佳 孙永涛
发布时间:2024-11-22 15:20:2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什么是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1月12日下午,子洲县骨干教师刘国航、郝苑苑围绕高二地理学科《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与此同时,子洲县“种子教师”杨慧、吴博围绕四年级语文学科《麻雀》一课开展了同课异构:杨慧抓住关键词进行指导朗读,带领学生以读促悟;吴博则重点归类总结文章的写作框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习作方法……
11月12日至13日,陕西省教育厅在榆林市子洲县召开“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推进现场会,作为项目成果展示的组成部分,子洲县共安排了6门课程、12名教师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与会人员观摩了教学研讨活动,实地考察了项目实施成效。
陕西目前共有省级骨干教师1.36万人,累计培养命名中小学省级教学能手4138人、学科带头人1066人、教学名师389人;评定中小学正高级教师633人、特级教师1648人。为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2021年以来,陕西省教育厅创新基础教育送培送教方式,以“城乡教师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实施为抓手,深入开展新时代“结亲式”帮扶送教活动,通过“名师问诊、名师视导、名师领航、成果展示”多批次任务驱动,聚焦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量身定制、精准培养,有力扩展了广大城乡教师的“朋友圈”,有效提升了城乡教育一体发展速度。
作为项目首个实施县,榆林子洲县遴选了70多名“种子教师”和290多名“影子教师”参与导师团队研修、培养活动,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全学段教育的10多个学科,为全县师资队伍建设搭建起“造血”平台。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线上教研与线下跟岗相结合、校外交流与校内共享相结合机制,畅通省级专家团队“输血”渠道,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精准帮扶。在此基础上,利用“名师工作室+种子教师”的融合型研修培养模式,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子洲县首席学科总导师王林波说:“三年来,我和‘种子教师’们一起共研共修,有磨课辩课也有专题讲座,有优课赏析也有备课指导,在共同发展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开展‘种子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展示大赛、跟岗学习汇报交流、送教下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等各类活动50余次,受众教师1500多人。”子洲县教体局党组书记马飞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完成各级各类课题达102项,92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优秀教科研论文和成果奖,省级教学能手达12名,市级教学能手20名。
项目落地后,子洲一小设立了“教师成长中心”,成立了3个教学能手工作室(坊),筛选了27名优秀教师和省级专家“师徒结对”,利用省级名师开展一对一“订单式”培训指导。采取“专家请进来—老师走出去”“线上教研—线下跟岗”“校际交流—区域共享”“送教下乡—坊室联动”等途径,引领教师开阔眼见、自觉学习、主动成长。三年来,子洲一小共培养出高强等3名省级教学能手,苏月等5名市级教学能手以及21名县级教学能手。“历经名师问诊、视导与领航,线上线下培训,还有各位专家、学带导师谦和严谨的指导,我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团队——子洲县学科带头人高强体育工作坊,实现了从一个人的独自行走到一群人的共同探索。”高强说。
同课异构、名师讲坛、师徒结对、优秀教案作业展评、规范课堂教学、特色校本研修……“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也给子洲中学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变化。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共有13名教师获评县级教学能手,3人获评省级教学能手,1人成长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架起了教师成长的“梯子”,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整体教育实力,有效遏制了生源流失等问题。
当天,郝苑苑的导师、陕西省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丁军全程听评了两节地理课。他认为,两位“种子教师”课堂教学进步明显:“国航老师以3个教学环节为牵引、12个问题贯穿始终,课堂主线清晰;苑苑老师对教材的整合力度大,选取学生熟悉的毛乌素沙地为案例,运用结构图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思维架构,创新性强。”同时他建议,要充分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开展深度教学来进一步夯实学生“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据了解,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先后在榆林子洲、宝鸡扶风、安康石泉、延安志丹、渭南富平、西安周至等14个县区开展。项目开展以来,宝鸡市用好“三个三”(项目设计上整合三级培训资源,人员构成组建三支团队,任务落实上提供三个保障),采用“一课多研多磨再上”的模式,在“讲、评、议”结合中达成知识的学以致用,有效内化,生成技能;安康市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细化为“融合型教育共同体、共建型成长共同体,学术型特色共同体、协作型学习共同体”;延安市按照搭建一个平台(城乡教师带领学习共同体交流平台)、设置四种模块(师徒结对、课堂共研、专题培积极训、跟岗实践)、采用三种方式(线上+线下、送教+跟岗、培养+指导)、实行双向考核(导师团队考核与种子教师考核)、实现一个目标(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有序开展;榆林市利用信息化平台为城乡教师资源共享、反馈交流提供便利条件,为城乡教育一体发展赋能助力……
同时,项目实施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建立首席导师总负责制,通过任务驱动带动发展;省教科院着力建立“搭建一个平台,实行双向考核,四步多轮驱动,形式多样融合”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实施机制;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开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促进了乡村教师和骨干教师两个群体双向成长。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是陕西积极发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在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薄弱地区学校教师成长的一项创新实践。”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振磊说,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实现了对乡村教育从‘输血’到‘造血’转变,为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创造了陕西经验,“下一步,要不断扩大项目实施范围,力争在5年内实现所有农村县区全面覆盖,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