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东北川50公里处的蟠龙镇初级中学创办于1969年,2020年8月,蟠龙战役红军小学、蟠龙镇中心幼儿园并入该校,成立宝塔区蟠龙镇初级中学、蟠龙战役红军小学,实行12年制一体化办学,属于寄宿制学校。这里虽远离城区,却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生活着300多名师生。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约三分之一学生原生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孤儿、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家庭教育严重缺乏等情况的学生较多。”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初级中学校长党婷婷说,“我们希望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陷入逆境或是选择人生道路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于是,学校确定以“治未病”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思路,将引导和预防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突破点,设置了每个年龄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微信图片_20241024182453

“目前陕西还没有统一的心理健康教材,但是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主阵地,我们也在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心理健康课教材。”党婷婷说。经过严格筛选,蟠龙镇初级中学最终选用了日慈公益基金会“心灵魔法学院”项目的心理健康课教材,每学期申请一个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目前为止已有五个年级受益,心理健康课普及人数超210人。

2021年,延安市印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体系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启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创建工作。作为第一批试点学校,蟠龙镇初级中学借此机会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七级网格化”(校长、德育副校长、专职心理老师、家校联络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委员)管理体系,并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体系创建工作中荣获先进单位。

为了形成全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蟠龙镇初级中学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都会进行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普查通常以心理绘画或者问卷的形式进行,会给每一位感兴趣的教师分析绘画中的内容,或者解释分析结果,以这样的方式提醒教师们及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图片1

“由于学校位置偏远,发展不及城区,学生家庭结构复杂多样,家长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子女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原生家庭。”党婷婷说。针对这种情况,蟠龙镇初级中学通过“大家访”的形式,深入每一个家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引导。

据了解,每年5月的心理健康教育月,蟠龙镇初级中学会利用每天下午的活动时间开展心理团辅活动,比如“珠行万里”“写给最好的自己”“手眼协调大作战”等,根据每个年级的年龄特点设计合适的游戏,并邀请学生绘制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手抄报、体验曼陀罗绘画,以这样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微信图片_20241024182512

微信图片_20241024185628

2023年5月,蟠龙镇初级中学加入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项目相关试点工作。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该校心理健康教师已经获得授课资格,预计本学期在初中部每班完成10节课授课任务。同时,蟠龙镇初级中学和延安市青少年心理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支持。

目前,蟠龙镇初级中学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2名,中小学部各一名。2021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心理学专业的马香荣便是其中之一。“入校第一年,学校就派我去参加‘省培计划——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培训,为我以后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学校还支持我学习一些心理辅导的技术如心理绘画分析等,在每学期的心理筛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香荣说。平时,她也会看一些心理类的书籍,如《心理健康课怎么玩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等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微信图片_20241024183420

“针对学生自我认识不足、自卑敏感等问题,我们在心理辅导室设置了一面镜子和很多发饰,引导他们尝试从镜子里欣赏自己、树立自信。”马香荣说,她还和班主任、监护人沟通合作,以承担班务、家务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价值感、存在感。八年级学生孙园(化名)说:“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我不但有了自信心,还学会了自我放松的方法,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以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人数占比从最初的20%下降到最近一次的8%,2022年还收到团中央关于试点工作的一封感谢信。”党婷婷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心理筛查工作,打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携手家长,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