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调研行丨“融合育心”助力每个学生“美好生长”
作者:新闻中心 魏淑敏
发布时间:2024-11-18 09:06:17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如果你是一片雪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雪花呢?”10月25日,西咸新区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4)班的课堂上,授课教师敬子琳围绕“我是一片雪花”抛出了一个问题。瞬间,教室里七嘴八舌:
“我想成为第一片落下的雪花……”
“我想成为那片滋润大地的雪花……”
“我想成为一片善良纯洁的雪花……”
“雪花很美,但是雪崩的危害很大……”这节课,敬子琳通过问题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们感知“罪恶雪花”的危害、分析它在校园的表现——欺凌,并通过成因分析让他们明白理性沟通的重要、懂得化解矛盾的策略、掌握遇到校园欺凌后的应对方法……
这是西咸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探索“融合育心”教育路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缩影。作为一所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西咸一初面临生源复杂、学生成长环境差异较大的情况,副校长曹德鹏说:“我们将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主体定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由此出发探索以预防、干预、发展为核心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心目标。”
为此,该校聘用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开设“春水赋能”课程,通过心理健康课、专题教育、专项活动等形式,围绕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成长思维、青春认知、立志乐学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课上学到的调适方法让我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也认识到了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积极求助他人。”学生小静说。
围绕“让每一个生命都美好生长”的办学理念,西咸一初致力于构建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通过“五育并举”促进“融合育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践行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理念。
在落实国家课程里面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该校充分发挥学科思政的育人育心作用,将学科知识的传播与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通过学科思政,我们希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获得智慧的启迪,更获得心灵的滋养。”曹德鹏说。
该校英语教师杨睿智在教授“交友”主题时,涉及到了“meaningless(无意义的、没有价值的)”一词,身兼班主任的他顺势教育引导学生,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吸引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但是以不思进取甚至荒废学业等为代价则是无意义的,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meaningful)的一件事。
杨睿智的做法是西咸一初强化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一个真实写照。“我们会定期组织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涵盖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预警、应急处理等方面,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德育主任赵斌说,“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确保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处理。”
2020年入职后,西咸一初心理健康教师敬子琳也曾遭遇过没有教材、不知从何下手的困境。为了将所学知识与学校实际结合,她在网上反复观看名师教学,参加“名校+”大教研活动,参与北师大正念冥想系统培训初级课程、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精神动力咨询实操、“eap员工帮助计划”等相关培训。“经过自我加压式的主动学习,我的教学思维从‘自己想上什么课’转为‘学生需要什么课’,教学方法也更系统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他们一起成长让我有了为人师表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敬子琳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然而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教育时常常力不从心,或是方法单一、理念落后。”敬子琳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搭建起家长与先进教育理念之间的桥梁,学校建立了“春晖家长学院”、编制了家长手册,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工作坊及主题式沙龙等交流活动,传授给家长们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理解并践行“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据了解,春晖家长学院包括必修集体课程、主题自选课程、志愿者服务、筛查反馈预防危机(制作个人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筛查、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反馈机制)等内容。
为了减轻教师心理压力,西咸一初还开设有专业的教师能力培养计划、成长沙龙等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并有减压团体辅导、新教师座谈会等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插花、美妆、社团课等关怀活动也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良好渠道。同时,学校注重培育教师“育心”水平,秉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原则,以建立全员育心团队为目标,借助各平台开展相关主题培训,赋能教师成长,开展了诸如危机干预辨别课程、焦点解决技术培训课程、教练型教师培训课程、“家校合力,守护成长——家校沟通的那些事”案例分享课程、防校园欺凌种子教师与学生培训课程等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
据赵斌介绍,目前,学校还面临医校合作不畅通、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处理方法不明确、心理筛查缺乏合适统一的量表等困难,这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