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发展 用“思政红”擘画“育人梦”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附小实践
作者:温霞 侯强
发布时间:2024-11-20 16:45:11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来,汉中师范附属小学积极探索管理实践新样态,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党组织在学校的领航地位更加突出、领航作用更加彰显、领航效能更加优化,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强劲的动力。
一、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在政治上把方向。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第一议题”制度的实施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相连,形成有机统一。通过党总支班子“领学”,校务扩大会议“先学”,支部集中“研学”,行走课堂“践学”,拓展形式“云学”的五学联动体系,聚焦学在深处、学在实处。同时,通过开办“领航读书会”等学习专栏,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实现“第一议题”学习联动化。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后,学校党总支在第一时间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启动“牢记嘱托,传承文明、守护根脉、共享幸福”主题活动和“追寻习爷爷的足迹看汉中”系列活动,以“六个起来”为抓手,即:“汉中故事讲起来”“汉中文物活起来”“汉中文脉传起来”“非遗学堂上起来”“汉中地标火起来”“生态城市护起来”,将汉中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师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在政治上强引领。遵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强化科学教育,要重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让我们的孩子未来能够成长为可堪重任的拔尖人才,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思想,学校党总支充分发挥在战略上管大局、作决策职能,定方案、拿举措,举全校之力积极创建并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在面对落实“教育集团化、集团名校化、名校品质化”目标和孩子难管教师无力、校内学生午餐午休等热点问题,党总支坚持宗旨意识,把为民服务放在首位,多措并举,攻坚克难,高端站位,科学谋划,使群众关注度广、期待值高的问题处理规范、科学、到位,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群众的高度赞誉。汉师附小“双家访”实践作法接受了陕西电视台专访,“午餐午休”工作被《汉中日报》宣传报道,教育集团内四所成员校先后荣获“全市立德树人优秀学校”“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品质化名校”。
三是坚持在组织建设上出实招。汉师附小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在强化学校党总支、校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组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创新党小组长、教研组长、火种小组观察员“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及时把组织的声音、组织的力量、组织的关怀传递给身边所有老师,同时也把最基层的现状、问题、想法、思路更好的带回给党组织。在党建聚合机制的引领下,实现了学校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也把党建强、发展强的核心思想深深地印在所有老师的心中。经过努力,汉师附小党总支被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汉师附小校本部党支部被授予“五星创建、双强争优”双强示范党支部、光辉校区党支部被授予五星党支部。在推动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中,学校被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集体”光荣称号等。
二、党建凝聚高水平发展合力
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少数”,如何发挥好班子合力,在学校各项工作整体运行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提前沟通、充分讨论、人人表态、法规把关、意见集中、末位表态、集体决策”的工作机制,明确落实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以及职责定位等内容,建立起有效规范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确保党内监督制度的落实落细,保障学校工作沿着一个正确的轨道向前迈进。
二是在党组织书记访教师活动中,学校党总支书记和校长一起走进特殊教师的家庭,看望慰问生病住院教职工、退休老教师和在乡村支教教师,共同送去组织的温暖,凝聚和传递和谐团结的班子氛围。
三是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坚持“高线引领”与“底线坚守”相结合,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机制,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同类事”教育“同类人”,让教师思想有警戒、言行有分寸、心中有敬畏。畅通和公开举报渠道,建立“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以“严”的态势震慑、教育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通过国旗下师德宣誓、承诺签字仪式等“六个一”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面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老师消极懈怠“躺平”的现象,学校党总支将改革学校管理理念作为切入口,树立“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的新理念,从“驭人之本”走向“成人之道”,逐步调整管理方式,以适应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积极推行教师队伍建设“八大行动”,即:“推行党建引领行动,打造坚强堡垒”“推行教师感召行动,凝聚强大合力”“推行教师护航行动,筑牢坚强后盾”“推行变革创新行动,成就职业幸福”“推行评价改革行动,过程结果并重”“推行教师严管行动,锻造过硬队伍”“推行正向引领行动,激励担当作为”“推行思政建设行动,锤炼政治素养”,以此激活与唤起每一位教师持久的内生动力,让教师在实践与创造中提升师能,凝练智慧,实现成长。我们坚信,教师与学校就像种子与土壤的关系,一颗种子在不一样的土壤里面,它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生命;当我们用心用情去努力改良、软化这片土壤,相信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党建开辟学校发展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纵深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学校思政建设中的重要职责,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有效衔接,形成纵横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
学校党总支依托陕西省温霞领航校长工作室,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29日来汉中考察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契机,积极申报陕西省“教师发展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汉中地域文化的学校大思政教育生态构建实践探究》课题并开展实践研究,以可时时感知、时时触摸、最具温度的优质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极整合多方力量,协同多种要素,完善了学校大思政教育生态体系建设本土化、系统性、全覆盖,形成了人人有诉求、个个有思考的大思政教育导向和氛围,建立了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化培养长效机制,建设了基于汉中地域文化的思政教育“大”课程群。通过盘活“大资源”、构建“大阵地”、打造“大先生”、建立“大联合”,构建起基于汉中地域文化的学校大思政教育生态体系,为落实“三全育人”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党建创新协同育人新样态
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教育改革,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党总支根据新时代学校发展目标,尝试提出了汉师附小“协同·共生”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一起依托课堂、校园、社会、生活、自然等资源,各尽能力、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增强合力,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
“协同·共生”也指向新时代课程改革中的项目化学习、主题学习、学科融合等,以及教师队伍、班级建设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在“协同·共生”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提出了“打破‘围墙’,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的办学思想,努力把学生的视野、脚步引伸到更广阔的世界,让孩子所经历的每一事,遇到的每一人,看到的每一物,都能够成为引起他思考探索的契机。
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提出了“学无涯 行无疆”的办学理念,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告诉学生要善于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去研究、去判断、去创造,把世界当成自己的课堂,实现多元成长,以此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了“成为美丽世界里的一分子”的育人目标,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成长和个性发展,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发掘潜能,在“世界”的课堂里实现人生价值;提出了“崇德尚能 知行合一”的校训,告诉全体师生要崇尚品德修养,注重发展能力,努力追求新知、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行动相统一的自觉;提出了“相知相融 共享共成”的校风,“勤学笃行 研精覃思”的教风,“会学力行 勇创乐思”的学风,努力实现师生之间彼此成就、共同成长,生生之间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家校之间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共情、共行、共生的理想育人模式。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党组织保落实的新抓手过程当中,实现在不断完善和践行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以“协同·共生”教育之力,秉持“打破‘围墙’,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办学思想,为“成就美丽世界里的一分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汉师附小党总支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责任,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赋能新时代汉中教育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汉中师范附属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