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家访五步”工作法 用心用情用力解师生困忧
——汉师附小“枫桥式工作法”案例
作者:温霞
发布时间:2024-11-20 16:40:13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一、基本情况和化解难点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解学生成长之困,解家长家教之忧,解教师工作之惑,将矛盾与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形成家长就位、教师上位、学生主位教育生态。汉师附小汲取“枫桥经验”中的为民情怀,心怀“国之大者”,广泛深入开展“双家访”活动。
“一访”学生家庭:“知”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报” 学生在校综合表现,“宣”双减政策,“教”现代家教方法,“导” 学生心理、学习,“寻”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商”学生健康成长良方。
“二访”教师家庭:“知”教师困难,“结”伴互助,“帮”业务能力提升,“解”实际困难。
“双家访”活动,解决了家长、教师急难愁盼问题,落实了一件件实事,满足了家长对高质量教育追求,提高了教师幸福指数,更拉近了师生、家长之间的感情。
二、调处化解过程
访学生家庭:学校秉承“全员分类覆盖,特殊重点关注”原则,力求对每一位学生家访到位,覆盖面100%。特殊群体持续多次跟访,家访前做好被访家庭的“三知一案一策”,即:“知”孩子家庭、学生问题、家教能力,做好家访预“案”,制好家校合作育人“策”略。
走进学生家庭
1.明确家访动机。根据不同的家访对象,把家访分为一般性家访、问题性家访和跟踪性家访三类。一般性家访,主要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等,形成对学生相对全面的认识;问题性家访则是通过家访了解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跟踪性家访则是在问题性家访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持续跟踪,了解其改正情况,以便采取下一步措施。
2.定制成长档案。从学生可持续成长角度出发,老师在家访前准备“个人定制礼包”,其中包含学生在校表现、各科教师评价、参与活动的精彩瞬间及听课做作业的照片等内容。这样用心的礼物不仅能够全面展示学生的闪光点,也能够带给家长、学生良好的家访体验。
3.准备话题锦囊。每次家访前,老师们都会进行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恰当的谈话预估,以在家访时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使用对应的话题锦囊。比如,对宠溺型家庭,教会家长正确关爱孩子方法,培养孩子规矩意识。对粗暴式教育、父母育儿理念矛盾、放养、单亲、留守、亲子矛盾突出等问题型家庭,要和家长一起“会诊”问题根源,教会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的策略,帮助家长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健康正向的成长环境。
4.注重正面引导。采取电话预约和逐个登门的方式,由下组行政人员、班主任、代课教师“组团”共同实地深入学生家庭,以激励帮带为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消除“雾障”,真诚与家长进行“零距离”沟通。通过真心肯定、积极鼓励,多方位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与教子理念方法;通过真心倾听、换位思考,积极回应家长关切,主动征求家长意见建议;通过积极引导、及时疏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方法与途径,鼓励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鼓励。
5.做好后续跟进。通过用心记录、分类建档,针对家长反馈的问题、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逐个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及时盘点、定期总结,持续关注受访学生的变化,为学生量身打造“成长指南”,深化家访活动效果。
与学生谈心谈话
访教师家庭:学校以“领导带头、班子参与、精准帮扶、长期跟进”为原则,深入开展“察师情、帮师困、解师难”活动,化解矛盾风险,引导教师爱教、乐教。
1.建机制、全覆盖。学校建立了“党组织书记走访班子成员和重点帮扶教师 班子成员走访所负责年级(学科)组教师 党员结伴帮扶教师”制度。发放教职工《意见征询表》,开展教职工间谈心谈话活动,实行书记、校长“教师来访全时空接待制”,成立特殊教师帮扶小组,校委会定期召开困难教职工情况通报会等,全面掌握教职工思想、工作、生活、家庭中存在困难与问题,做到筛查问题清楚、风险隐患有数,化解工作有法。
2.建台账、重帮扶。学校将筛查到的问题按照业务水平、学生管理、生活困难、家庭矛盾、经济困难等归类,确定了以学校领导牵头,优秀党员参加的18支帮扶小组。对摸排出的需要帮助的教师进行帮扶。各帮扶小组制定“一人一策”计划,学校对“帮扶者”与“被帮扶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与要求,多点施策、多措并举,循序渐进,效果明显。
3.书记访、抓重点。党总支书记与学校排查出的重点帮扶对象结为帮扶对子,定期与他们谈心谈话,交流思想,了解情况,并根据情况提交行政会议研究,采用调整工作岗位,给予经济援助,学校出面与配偶单位沟通,解决孩子入学困难,派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对其长期帮扶等精准帮扶措施,引导教师树立积极心态。
党组织书记访教师
4、识共性,重引领。针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不强的压力,学校“名优特骨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通过观摩示范课、业务讲座、师徒帮扶、座谈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引领、思想帮扶。学校主动给青年教师们提供外出学习机会,搭建展示自己舞台,重塑青年教师信心。
5、凝人心、共发展。学校邀请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心理、师德培训,开展“健步走”、诗朗诵、文艺演出等业余活动,丰富教师生活,激发全校教师干事创业的信心。大力倡导同事间互助互爱,相互在思想品德、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让教师能敞开胸怀,纾解自己的内心困扰,做到矛盾不上行、风险不外溢。
走进教师家庭
“双家访”以来,共计走访学生家庭4000多个,走访教师家庭232个,师生受访率100%。复访2200个学生家庭,与1145个学生家庭建立了跟踪随访关系。学校收集了二十个大类一百多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近千条,家长满意率99.1%。“家访”的效果成效显著,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了家校“隔温层”。走访教师家庭收集问题18件,解决问题16件,调解家庭纠纷3起,帮助丧偶、网贷、患严重疾病、夫妻关系紧张等特殊家庭教师15次,帮助教师子女就学10余人。家访也促进了一批教师快速成长,8位教师获省市教学能手,43位青年教师获得省、市、学校各类奖励,“教师家访”成了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三、启示思考
在对学生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家长担心“双减”后学生成绩下降而内心焦虑,部分家长不懂得陪伴、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等问题。同时,我们深刻感受到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对学校教育的强烈依赖,这一切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而教师又面临着来自社会、学生家长、自我家庭的压力,出现种种消极心态,需要学校的积极引导,更需要社会给教师减压,创设和谐、健康的教育新生态,让教师怀着阳光心态育阳光儿童。
作者单位:汉中师范附属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