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新时代呼唤新理念。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对教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活动,教师们在“三说”活动中历练,在活动中思索,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提升专业素养。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如何学会“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依标定教,依说促学,践行课标理念呢?下面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潜心研读,明白说什么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完成好“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要做到以下三点:

1.研读课标,把握纲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精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仔细研读,把握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学科目标、每一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三个层次的任务群设置、每个学段的学业质量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只有这样的研读,才能明白说什么,明确“三说”的要领,精准的去把握自己所“三说”的角度,是从一册书角度来进行“三说”,还是从一个单元来进行“三说”,本册书或本单元在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在学段中的哪个任务群中,任务群本学段的要求是什么,学业质量怎样达成,如何实施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只要这样深入地研读才能有效的、有选择的、准确的说课标,从而解决说什么的问题。 

2.研读教材,准确表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果系统的研读1—6年级12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就能很好的把握小学3个学段教材特点,走进自己执教的一册教材中,了解每一个单元的编排体例、编者的意图、教材的内容、知识与技能培养范围,从而进行整体的“三说”构建,有效的整合资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知识内容进行立体式的整合,横向的把整册或一个单元的教材编排顺序进行逻辑说明;将纵向知识进行归类,把整个学段或相邻年级、关联单元的相关知识进行纵向的整合,通过“三说”,使所执教的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的教材呈现在听着面前,构建一个立体的框架。

3.灵活教法,学以致用。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教师要依据学情,说出一册书或一个单元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课堂实践中如何设定教学目标,选择适量的教学内容,灵活搭建教学任务群,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法,说的有理有据,从而落实课标相应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切合语文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单元、不同文体的课文的谈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实施,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教案、教参还是生活经验,还是网络资源等等,让听者明白所说内容,从而闻之、学之、践之。 

二、实践研说,学会怎么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只有在实践中研说,在实践中修改,在实践中交流,才能学会“三说”。在尝试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进行了如下尝试:

1.聚焦整册,学会“三说”。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是螺旋上升,整体编排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聚焦一个年级的一册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2022年版)的相应学段,研读整本教材进行“三说”,厘清整册教材的编排体例、教材特点,如何实施教学,合理进行教学建议和评价。

三年级上册进行“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

首先,走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2022年版),说课程目标体系。走进课标目标体系中课程总目标、课程内容、学段目标,了明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说一说课程总目标是什么,有什么要求。走进课标的第二学段目标,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具体说三年级上册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要求,摘录关键词来阐述学段目标,让听者明白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然后走进课程内容,来阐述课程内容的理念、总体框架,明晰任务群设置。

其次,走进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说编排体例和特点。在研读教材中,教师说三年级上册有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内容结构,如何承前启后,促进能力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多种路径,合力提供传统文化的养分;注重语用,阅读、习得、表达融为一体;重视阅读,构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在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中建构阅读思维模式,提升阅读品质。重建知识体系、厚植文化自信、培养审美品味,体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第三,以生为本,说教学方法、教学建议和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整合课程资源,灵活教学方法,遵循任务群导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整体思考,前后进行关联,立足教材编排,创造性设计学习任务,由单元整体,不同篇目课文设计进阶式的任务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整合地方资源,优化教学活动;借助数字资源,拓展学习空间;调用生成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生活资源,构建语文生活,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广泛利用,让孩子们树立大语文观。

2.单元为媒,学会“三说”。“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中,怎样以单元为媒,生动形象的表述,让聆听者明白如何进行“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首先,走进课标,进行总体阐述,阐述课标的总目标,让聆听者明确课标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然后具体来说第三学段目标,具体来阐述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和其他学段的不同之处。

其次,走进教材,聚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难点,明晰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聚焦螺旋上升,互相影响三个学习任务群,说清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由课文(三篇民间故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组成,在清晰的表达中学生了解单元的编排特点。

第三,纵横对比,关联教材,说教法、建议、评价。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灵活的教学方法,读整本书、生活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读讲演画寻传承民间故事,合理开发资源,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3.以任务为导,学会“三说”。

义务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因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三说”和可以一类任务群为导,进行阐述。

如:针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三说”展示,教师可以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不同学段关于读书的要求罗列出来进行总体的说课标;然后从横向说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 一篇课文怎样推荐阅读。针对整本书是在“快乐读书吧”活动中,上“好书推荐课”“推进课”“分享课”,还是一个单元学完推荐相同文体文章、还是一篇课文学完推荐同一作者的作品等,在不同形式、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还可以纵向的联系相邻年级进行阐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详细阐述在导读课、推荐课、分享课中的教学方法,自己教学的建议,教学实施时不同角度的多元评价,在评价中促进学生读书兴趣,持续阅读,在亲子共读、师生同读、同伴互读等活动中爱上整本书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摘抄,不断提升个人语文素养。

三、勤于反思,如何说的更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小学生我们能“三说”了,学会“三说”了,心中才有标,行有方向,课才才灵活,评有方法,建议有效。那么怎样使“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进行的更好呢?

首先,基于课标,准确表达。研读课标,对标搭建“三说”支架;研读教材,深入解读教材;研读学情,因学定教法;研读要求,规范的进行“三说”。只有这样,说者才能做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表达。

其次,思路清晰,精心构建。在研读课标、教材、学情后清晰的构建“三说”的思路;搜集相关的资源,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制作精美的PPT和撰写详尽的说课稿;融合其他学科的可用素材,有创新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第三,反思修改,提升素养。在多次练说中修改,在修改中思考,思考后再进行“三说”,不断完善,分享给同伴,同伴进行聆听,在聆听后交流,交流后互助建议,自主进行完善,达到课件精美、语句精炼、说的精彩。

践行新课标,以生为本,学会“三”说,厘清思路,助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南塘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