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关于教育这个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两句话引起我的思考: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二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这两话中,有三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教育家精神、专业化教师。

这三个关键词,我们该如何贯彻落实呢?首先,我思考高质量发展用什么来体现?必定要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体现,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才能办出高质量的教育,教出高质量的学生。其次,我又思考,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怎样的队伍?一定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育人智慧、有躬耕态度、有仁爱之心、有弘道追求的、将毕生心血都放在教育事业上的教育人。最后,我又想,这样的教师队伍要如何锻造,要如何培养?这一定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熏陶与影响,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与涵养。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优秀教师代表中,用78个字深刻诠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政府出题,我们答卷。今天我想结合延安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的实际做法,谈一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的具体做法。

延安实验小学自建校起,就确立了“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坚持“问题即课题”的课题研究思路。近六年,边研究边推动“成果+”课题成果的应用工作。用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坚持十二年的教育教学研究还是有一些成绩的,我负责的成果获得了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其他教师中有四项成果获省级奖,目前省级以上课题研究32个,已结题27个,市级课题138项,已结题130项,三年一轮校级微课题的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常态内容。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一、制度保驾,考核护航,用管理保落实。

延安实验小学在学校章程中明确制定有《教研工作制度》与《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课题管理考核办法》,管理办法中明确了“每三年必须完成一次课题研究”“每学期用PPT呈现过程性资料,进行一次课题阶段汇报”“每学年进行一次课题结题陈述答辩活动”“每学期教师考核中教科研考核内容依据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研究、论坛发言、成果获奖或推广、师徒任务完成给予相应赋分”,考核结果应用于教师评优树模、骨干评定和职称晋升;特别是能手遴选方面,三年内缺少课题研究,缺少校内教研刊物的文稿选用,缺少公开示范课是没有入选资格的。可以说,严谨细致而又科学规范的制度落实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课题推进,平台展示,用推广助提升。

学校课题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点。“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解决了教育教学中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校每学年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达到三分之二之多,相应的也就有三分之二的教师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比如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程中毛泽东诗词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出发点就是来自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怎么上”“毛泽东诗词以怎样的方式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问题提出来的。同时,学校开辟了教育教学线上论坛,论坛内容可以是正在研究的课题成果推广,也可以是实际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线下,每学期会开展“成果+”课例示范与课题成果推广活动,用解决问题、课题示范、成果推广等形式激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收获职业生涯中价值追求的成就感,深刻践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教坛的谦逊态度。

三、师徒联盟,双向奔赴,用联动提质量。

延安实验小学从2011年建校起,就开始实施“领航行动”师徒结对工程,每年签约一次,签约书既是培养期内师徒的任务清单,又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职责担当。比如2023年秋季的签约书中对领航师傅的要求有8项,相对于徒弟的也有八项,如师傅任务中有“督促徒弟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徒弟的任务清单中就有“侧重一项业务进行课题研究,形成文字成果”;师傅有“指导徒弟上课不少于10节”,徒弟的任务清单中就有“听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不少于10节,上汇报课不少于2节”。诸如这样相辅相成的任务清单,以徒弟任务完成与业务成长来考核领航师傅的业绩,这样的师徒联盟已经形成常态化,用师徒双向奔赴的教育梦想,赋能实际工作的稳步落实,推动教师教育教学与专业成长的高质量发展。

就在这样以科研涵养大国良师的工作中,学校近七年间,培养出陕西省特级教师、省名师各4名,省学带13名,省能手56名。一批批骨干教师的成长,提振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一位位青年教师的成长,宣扬着教师勤学笃行、躬耕教坛的弘道追求;一项项教育成果的实践应用,更加筑牢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

以教育家精神锻造大国良师,以教科研工作引领专业成长,以教师队伍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 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延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