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12日,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科学教育 铸就科学梦想”为主题的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教科研系统的600余人齐聚西安,共话科学教育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多种形式探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

11月12日,在位于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的主会场,来自西安市10余所学校充满创意与科技感的作品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宾们的目光。

据悉,本次会议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高新区教育体育局和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承办,分主旨报告、研究微论坛、实践微论坛、科学课堂展示、圆桌论坛等多种形式,交流内容涵盖科学教育内容提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强化、评价体系改革等多个方面。 

主旨报告环节,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国际信息研究科学院院士兼院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钟义信,围绕《人工智能:能够做什么?做不了什么?》进行分享。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教育和学习要从科学观、方法论抓起,这一点非常重要。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陕西师范大学师胡卫平教授,深入剖析了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师范大学罗星凯教授,结合自身教学和科研经验分享了新时代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创新实践。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成员、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举范老师,用自己团队10年来构建的“CEDSI少年科学院”具体案例,讲解了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如何进行有价值的学习。

大会期间,来自广州、西安、郑州、济南、辽宁、苏州等地的专家、教研员们,通过多场论坛对科教教育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来自西安市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用优质课例集中展示了西安在跨学科融合探究与主题项目式学习理念引领下科学教育的探索、实践与成长。

21家教科研机构 联合成立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

随着全国21家教育科研机构(中心)的负责人共同点亮行动按钮,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正式“扬帆起航”,主办方为西安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实验学校授牌。

据介绍,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发起,各成员单位自主自愿参加。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赋能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共同体将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寻求科学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中小学校纵向贯通、校内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

据介绍,共同体将在先行先试基础上,促进城乡间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协作与发展,形成经验辐射引领,为提升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科技教育基础。

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纲说,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的建立,是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布局。他呼吁共同体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