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与改革初探
作者:臧博楠
发布时间:2024-11-12 10:15:28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美术理论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肯定了AI技术在美术理论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当前陕西高校美术史论教学中面临的如教材“问题情境”的缺失、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结合AI技术的优势,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性教学强化以及地方性特色内容融入等方面入手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AI技术,构建与学生兴趣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强化实践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措施旨在全面提升美术理论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期为推动美术理论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 美术理论 教学情境 教学改革
引 言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进步,高校美术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Midjourney、Human Generator等图像生成工具在美术与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为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直观的、高效的学习体验;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240余所高校参与了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艺术教育联盟(筹)的组建,包括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十几所美术高校;中国美术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分别设立了人工智能艺术研究中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2023年11月率先设立了“AI数字艺术设计”微专业。这些都标志着AI技术将要融入美术教育体系,开启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新篇章。
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熟练掌握AI技术已逐渐成为合格大学毕业生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高校应着力提升受教育者在AI技术运用上的能力。美术理论教育作为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既要满足各专业学生对史论知识的深度需求,又要着力培养他们运用AI技术的能力。
AI融入美术理论课程的必要性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教育服务,还需要积极回应社会对AI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承担起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
对高校教师而言,掌握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首先,通过AI技术,教师可以更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现精准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果。其次,AI技术还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教学资源支持。教师可以通过AI技术快速筛选、整理海量的教学资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的资源,提高备课效率。
对于学习美术理论的学生来说,AI技术的出现为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首先,AI能够快速地整合和分析大量的历史文献及图像资料,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包括传统的书籍、论文,还包括海量的数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其次,AI的模拟和再现功能为美术理论的学习带来了全新的体验。通过AI技术,学生可以创建互动、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或古典绘画作品中,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这种直观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AI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特别是AI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在线的辅导和答疑服务,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时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总而言之,将AI引入美术理论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呈现更加多元、直观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艺术发展的脉络和技法。因此,高校应积极推动AI技术在美术史论课程中的应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当前高校传统美术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的观察和调研,在当前陕西高校美术史论教学实践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美术史论教材“问题情境”的缺失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知识建构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然而目前许多美术理论教材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教材往往直接陈述历史事件、介绍艺术作品,却未能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艺术与创作相结合,构建出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这种问题情境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单调乏味,学生在课堂上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缺乏问题情境的教材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美术与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在当下的美术理论教学中,普遍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解和运用知识。这种缺乏实践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在美术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缺乏地方性特色教学内容的融入
地方传统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应在美术理论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在当前传统美术理论的教学中,地方传统美术往往被边缘化,难以作为“正史”进入课堂。陕西拥有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许多教材缺失这些内容,这不仅是对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限制了学生对传统美术多元魅力、深刻内涵的理解,制约了美术和设计专业的创新发展。
4.教学方法单一,互动性和趣味性不足
在传统美术理论教学中,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但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对美术史论知识深入探索和理解的渴望,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上述问题的交织叠加,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阻碍了美术史论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迫切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
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建构课堂“问题情境”
针对美术理论教材“问题情境”缺失的问题,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着手,结合AI技术的智能推荐和数据分析功能,重新设计教材内容。利用AI技术,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偏好和兴趣点,然后结合历史事件和艺术作品的背景,构建与学生兴趣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内容和取向等,对教材进行再设计,建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激发他们对美术史论知识的兴趣,同时促进他们的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2.创设课堂实践性学习活动,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针对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AI技术,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活动。首先要积极运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创建模拟的艺术创作和设计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还可以借助AI技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实时反馈和评估,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升实践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AI技术设计项目式或任务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美术史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导入地方传统文化,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为了弥补当前美术理论教学中对地方传统美术特色内容忽视的缺陷,教师应积极导入地方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等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陕西作为拥有丰富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沃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美术史论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利用AI技术,对陕西的传统美术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和挖掘,然后将其生动、直观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通过AI技术模拟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或者利用AI技术生成地方传统美术作品的数字化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中加深对传统美术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创建多样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教学方法单一、互动性和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要创建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AI技术设计互动式的课堂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些游戏或竞赛可以围绕美术史论的主题展开,通过答题、拼图、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其次,可以借助AI技术创建虚拟艺术展览或设计比赛等线上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AI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结 语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普及,未来的设计史论教学改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充分利用AI技术的优势,推动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AI技术,构建更加智能、个性化的教学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美术理论知识。教师应加强实践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项目设计、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结合地方特色,将地方文化、艺术传统等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本文对于AI技术在美术史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策略尚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AI技术与美术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更多的创新性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媛.中国美术史教材的编撰出版与“问题情境”的缺失[J].美与时代(中),2016(1):78-82.
[2]刘晓达.高校中国美术史教学“地域文化与美术”视角的缺失及其改革方向[J].美术教育研究,2022(8):108-110+113.
[3]王传霞,郝孝华.中国美术史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2):96+111.
[4]王小雄.当代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23(4):33-35.
[5]唐莉霞.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完善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54-155.
(臧博楠: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