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
作者:王晶晶
发布时间:2024-11-12 09:58:01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摘 要]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将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正确价值导向为引领,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根本,以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推进红色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红色影视 思政课程 高校教学
本文系西安美术学院2024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结项论文(项目编号:2024JY024)。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文化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的红色影视作品更是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社会效果。因此,通过将红色影视作品巧妙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实际效果,而且能显著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入理解红色文化,从而深化其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加强爱国情怀。但是,由于当前部分大学生对红色影视作品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这就导致红色影视作品在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探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将红色影视作品巧妙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更是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与感悟的重要途径。通过播放富有感染力的红色影视片段,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些历史瞬间所承载的深沉情怀和崇高理想,从而在心灵深处激发出强烈的精神共鸣和道德自省。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他们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同时,这样的教学活动也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们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三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这种融合既是对传统红色文化教育方式的一种丰富和拓展,也是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持,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国范围内深入人心,而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依赖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还应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手段,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红色影视作品作为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化产品,在思政课教学中蕴藏着巨大潜力。
红色文化与中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深刻底蕴,包含着对国家、民族、社会及个人的深刻理解与认同。这些精神财富在新时代需要被传承和发扬,而高校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阵地,通过将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培养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红色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弘扬中国精神,还能启迪学生对创新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思考,这对培养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
红色影视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教育功能,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能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又能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同时,通过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领悟红色文化的精髓和中国精神的伟大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色影视作品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红色影视作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价值观的传递和塑造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影视作品承载着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富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能够迅速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效媒介。
二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在面对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时,红色影视作品因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内容,旗帜明确地反对西方资本主义渗透,成为抵御外来文化影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工具。通过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有助于青年群体坚定理想信念,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
三是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面,新时代的红色影视作品通过结合先进技术手段和创新传播路径,如动画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直观,易于被青年群体接受和理解。这种创新不仅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也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加贴近现代青年的生活实际。
四是在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红色影视作品通过高质量的艺术表现,不仅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也提升了观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艺术熏陶有助于青年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新时代将会有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受益于红色影视作品。
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的内涵与特点
红色影视作品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改革与发展的多个方面。通过生动的影像、感人的故事、深刻的主题,红色影视作品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教育媒介,承载着红色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传播功能。
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首先,其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将抽象的思想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红色影视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此外,这些作品通过重现历史场景、讲述英烈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红色影视作品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和中国精神,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积极进取的态度。
新时代的红色影视作品不仅传承了革命历史的红色基因,还融入了新时代的社会现实和发展理念。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更加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认知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时代的红色影视作品不仅展示了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还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
此外,这些作品还强调了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这种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一种现实的激励,能够激发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新质生产力的理念也逐渐渗透到红色影视作品中,这些作品通过展示中国在科技、文化、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启发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索。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为国家培养具备新时代精神与能力的建设者。
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应用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红色影视作品因其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教育性,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已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被普遍应用。尽管红色影视作品浩如烟海,但其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片段式播放和讨论,这是思政课堂中红色影视作品最常见的应用形式。由教师把握和选择内容,在课堂上播放红色影视作品中的经典片段,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这种模式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的核心理念。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的“三座大山”时,通过电影《让子弹飞》的经典片头“马拉火车”,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封建地主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主要的、直接的障碍。《恰同学少年》中通过塑造革命领袖毛泽东和一批党的早期干部,使学生对党的领袖和干部有更为亲切直观的认识。近年的热播剧《觉醒年代》也已成为红色影视融入思政课的经典范例,通过将历史故事重构为剧情以及塑造共产党员群像,传达了共产党员追求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加深了学生对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二是红色影视主题课程的开展。相较于常见的片段式截取,红色影视主题课程多偏重作品的整体性和观赏性,以开设红色影视作品为主题的选修课为主要形式,系统性地引导学生观看和学习。这种课程通常包括影片的赏析、历史背景的讲解,以及相关理论的深度探讨,课程设计结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教师在红色影视作品选择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不必拘泥于某个具体知识点,重在培养学生对红色影视作品的赏析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认识历史、观察社会,提升学生的现实关怀和思想境界。
三是借助第二课堂,开展课外观影活动。高校具有丰富的学生活动组织,是思政课教学重要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中的红色影视观影活动与传统课堂相比,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多由学生自发组织,教师提供第三方指导,参与的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体,因此学生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更强。通过第二课堂的课外观影,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红色影视作品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诚然,在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是学生对红色影视作品的接受度,部分学生由于对红色影视作品缺乏了解或因内容与现代流行文化的差异,对这类作品的兴趣不高,导致接受度较低。其次是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会出现一些实际困难,尽管红色影视作品内容丰富,但如何将其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仍然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平衡影片播放与理论讲解的时间分配,也需要进一步探索。更为重要的是目前高校资源有限与配套教学材料的不足。尽管红色影视作品众多,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缺乏系统的资源整合与配套的教学材料支持,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面临资源不齐全、教学设计不完善等问题。此外,如何将红色文化和中国精神深度融入教学内容,也亟待解决。
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策略,特别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与创新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红色影视作品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应注重红色影视作品的筛选和运用。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和革命情怀的红色影视作品,确保内容的时代性和教育性。同时,应创新素材选取准则与运用方式,避免对红色影视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和运用方式不够恰当等问题。此外,还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深度挖掘作品精神实质,防止过分娱乐化。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方式,如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后进行小组交流、推优及课堂PPT展示,通过班级讨论和教师点评来完善整个教学活动。此外,还应注重学生反馈,调整思政课程的评价体系,形成红色电影课堂应用的长效模式。
此外,为提高红色影视作品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效果,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样至关重要。笔者专门开设红色影视作品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影片赏析、历史背景讲解以及思政理论的深入探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还能在新质生产力理念的引导下,进行对未来发展的创新思考。
通过分析红色影视作品中的典型案例,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通过讨论《毛泽东传》中的经典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伟大。《毛泽东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不容忽视,作品通过展现革命历史题材和人物基本性格、红色经典的精神价值、审美心理和趣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学习党史人物的革命精神教育,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还能树立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支持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一,建立红色影视作品资源库。高校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红色影视作品资源库,方便教师在教学中查找、下载和使用相关影片。同时,资源库应包括影片的详细介绍、教学指南、讨论题目等,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第二,开发配套的教学材料与辅导书籍。为了更好地支持红色影视作品的教学应用,可以开发配套的教学材料和辅导书籍。这些材料应包括影片背景介绍、教学目标、课堂活动设计等,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红色影视作品。第三,提供红色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深度学习资源。除了影视作品本身,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深度学习资源,如红色文化的学术论文、中国精神的研究著作等,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化理解。第四,开发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教育素材。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积极开发与此相关的教育素材,并将其融入红色影视作品的教学中。通过展示红色影视作品中的创新案例和技术发展,引导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思考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未来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政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生动的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日后的思政课教学应更加注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红色影视作品的应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展示革命历史与现实社会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新质生产力的理念下,探索未来发展的新路径。红色影视作品的发展方向应更加贴近新时代青年的审美和认知特点。影片创作者应注重与年轻观众的共鸣,结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元素,创作出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此外,红色影视作品的创新还应体现在内容的多元化上,不仅要展现革命历史,还应反映当代社会的发展成就与未来愿景。通过这些作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历史,还可以从中获得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学应更加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通过红色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引导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红色影视作品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应继续发挥红色影视作品的教育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和新质生产力意识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持。
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式,使得红色影视教育能够更加生动、直观,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未来红色影视作品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创新教育路径和方法,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 语
本文探讨了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合理运用,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认同与价值观。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特点,而且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导向功能塑造能力。
如今,通过红色影视作品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许屹山,傅康.红色影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微——以安徽省红色文化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0(1):113-115.
[2]居福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6):30-31.
[3]薛荙,李冰.红色剧目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经济师,2022,395(1):193-194.
[4]王敏,洪鹏鹏.“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4):193-195.
[5]王东明.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6,288(8):231-232.
[6]王艳艳.红色影视作品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J].文教资料,2017,759(19):207-208+193.
(王晶晶: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