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基于综合育人的“两结合三阶段”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文/李 媛 王唯燕
发布时间:2024-11-07 10:41:18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再到西晋的楷体,唐代的颜、柳、欧及宋代的赵孟、瘦金书等,这期间既是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又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更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小学生以正楷字作为练习书体,3~4年级学生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5~6年级学生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但在写字教学中,软笔书法的融入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与教学团队成员经过调研、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多条路径,对解决小学写字教学中软笔、硬笔不能有效结合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写字教学中软硬笔不能有效融合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对写字教学缺乏深度认识
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部分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规范流畅地学写硬笔字,还要重视软硬笔书写的融合,从一年级开始为学生渗透毛笔书法等知识,在低、中、高三个学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阶梯式训练,以此实现写好字与学好语文的教学目标。
(二)学科交叉融合效果不明显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3~4年级重点强调写好硬笔正楷字,用毛笔临摹软笔书法,5~6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现实教学中,硬笔写字教学大多由语文教师负责,毛笔书法大多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内容,由于学科之间教学不同步,因此无法通过软硬笔相互结合的方式提升写字教学质量。加之,美术教学中的书法内容多以欣赏为主,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书写体验机会少,很难激发小学生的书写兴趣,从而导致写字教学效果不佳。
(三)书写工具使用麻烦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书写、绘画工具的代表,但其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起来较为麻烦。一是铺设工具麻烦。开展毛笔书写活动时,为了避免弄脏桌子,就要铺设尺寸适宜的毡垫,书写结束后还要将其收走。二是使用较为麻烦。墨汁有一定黏性,每次书写结束后要清洗毛笔,以防笔头粘连下次无法使用。三是班级空间有限,打翻墨汁容易污染环境。
(四)软笔书法教学难度较大
汉字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笔画和结构,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等约15种,每个笔画都有独特的书写方法和技巧要领。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虽然都是正楷字的标准练习字帖,但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同样的笔画、偏旁、结构等又各不相同,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很难掌握软笔书法的技巧,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教学难度非常大。
(五)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不充分
汉字结构复杂,一点一画的细微变化都影响汉字的书写效果。因此,教师要书写工整、规范、有艺术性,这样学生才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模仿得像,书写规范。在传统写字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手口指导,效率低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关注学生的个别化差异,特别是部分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后排学生距离黑板较远,教师演示时很难保证台下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虽然视频、音频、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但教师对软笔教学随意性较大,对写字教学效果提升也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促进小学写字教学软硬笔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建立综合育人的写字教学理念
在小学写字教学中,教师将软硬笔结合的理念本身就是综合育人的具体实践。学生通过学习软笔书法,可以增强手部控制能力,提高手眼协调、分析判断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小学阶段掌握的知识印象最为深刻。小学阶段,学生将外部获取的大量信息经过综合加工后就会初步形成对社会、对文化的个体认知,形成初步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科学开展写字教学活动是实现“综合育人”的最佳实践途径。
(二)提高语文教师书写、教学能力
写字教学和语文教学密不可分,教师的书写能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等因素对最终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定期邀请书法专业教师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有书法常识、教学方法、技能提升等。学校应以“两结合三阶段”教学体系为载体,依托数字课程资源体系在写字课中与学生共写共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笔方法、笔画顺序、字形结构、章法布局等书写技能,并将学生硬笔、软笔能力提升作为语文教师基本考核内容之一。
(三)现代化手段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
1.录制微课。微课因时间短、图文并茂、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方便传播等特点深受教师的推崇。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书法教学。可以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4“基本字表”,参考同学期语文教材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将1—6年级生字表中的汉字进行梳理整合,按照低、中、高三个阶段录制微课。还要考虑写字教学的特殊性和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长,所制微课时长5分钟左右,以基本笔画(偏旁部首)讲解和5—6个相关规范字的书写要领讲解为主。微课时间短,便于教师随堂组织学生观看,方便实用。同时,微课设定的知识点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通过网络回播的形式随时观看。
2.提高演示台、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演示台、投影仪等将汉字放大,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毛笔的运笔细节,了解软笔书法的艺术风格,掌握毛笔的起笔、收笔等书法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轻松地进行书写示范,提高课堂实效。
3.用水写布替代传统文房四宝,避免笔墨纸砚使用的复杂性。水写布是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用清水书写即可显示黑墨,与用墨水在宣纸上书写有着相同的效果。水写布干净易携带,可以重复使用,有效解决了文房四宝使用麻烦的问题,学生可以随写随用,便捷安全。
4.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并生成二维码,促进家校共育。写字需要勤学多练才能达到效果,学生如有兴趣在家也可以观摩学习。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关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并生成二维码分享到班级群,以供学生观看。二维码操作简单便捷,扫一扫学生就能随时随地观看软硬笔的教学内容,掌握汉字笔画书写步骤和书写要领等,还可以反复观看,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等方式,使原本不可见的思维方法、过程和结果变得清晰可见,以此强化学生的直观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整理相关教学资料,在社团活动、写字课上与学生一起了解我国书法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我国优秀书法家等。
(四)落实写字教学要求,保证练字时间
写好字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规范、熟练的书写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第一学段(1—2 年级)学生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 年级)学生要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三学段(5—6 年级)学生要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优美。虽然国家对学生写好字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不太重视写字课,随意更改教学内容,无法保证学习时间,往往是学生字写得不好就让家长报课外写字班等。
(五)构建“两结合三阶段”实践教学体系
楷书萌芽于秦汉,成熟于魏晋,昌盛于唐,是汉字书法成熟最晚的一种书体。楷书形体端正、结构简洁、点画规范、书写方便,融艺术与实用为一体,其生命力极为强大,一直流行到今天,新课标强调小学写字教学要以正楷书写为规范字学习的基础。流传至今的成熟楷书毛笔字虽数量不如现代硬笔字多,但通过一个就可以掌握一类字,学生可以同步进行对照学习。同步对照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古今,感受文化传承,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规范书写的方法。
“两结合”是指“软笔硬笔结合、课内课外结合”;“三阶段”是指按照学段将小学写字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写字教学规律从“基本笔画+独体字、偏旁部首+合体字、章法布局及多种字体学习”这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正楷字的运笔特点、结构特征,打破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学习的壁垒,帮助学生将软笔书法的韵味美融入硬笔书写中,逐步实现从写规范到写好看、再到写流畅的教学目标。
1.小学低段(1—2年级)主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软笔书法练习提升学生的控笔能力。1—2年级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初步形成和建立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思维习惯、观察能力、书写习惯等对学生后期的深入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软笔书法书写工具的特殊性,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提高学生的控笔能力,对提升学生的写字入门基本功有很大的好处。软笔书法字形较大,易于学生观察笔画造型、看清字形结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对学生深入掌握汉字的构造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以硬笔书写为主,认识书写工具(铅笔)、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学写基本笔画和独体字,如22个基本笔画、小学生字表中135个汉字的基本笔画精讲,以帮助学生掌握独体字的结构规律,增强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也可以每周开展一次软笔书法教学活动,由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用演示台演示毛笔的握笔姿势等细节,让学生认识书写工具(毛笔),并让学生在水写布上练习点、线等基本笔画和独体字,感受软笔书法书写的独特之处,提高控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2.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有着较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学校可以每周组织一次软笔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使用水写布等方法,更细致地掌握正楷字的基本笔画、运笔方法、笔势走向、笔画区别等,如悬针竖和垂露竖的不同写法和用法,横画左低右高、起笔重、行笔轻的运笔特点等,并能将毛笔书法韵味美融入硬笔写字中。
3.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写字量加大,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书写经验,此时教师可每周安排一节硬笔写字课和2节随堂硬笔写字教学活动,每次10分钟,让学生观看软硬笔微课课件,提高写字教学效率,如左偏旁+右偏旁、小学生字表中200个汉字精讲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汉字结构特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探究汉字结构规律。
学生在前期已经使用过水写布了,对毛笔书写工具和要求有了一定认识,同时5—6年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整理能力。因此可以使用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提升软笔书法体验感,掌握正楷字运笔特点、结构特征,通过书写古诗、名言名句等打破软硬笔书法学习的壁垒。
4.依托德育课、美术课等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共同育人。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写字教学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规范书写,还应是立足德育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写字能力及教师的思政建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托社团、游学、实践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结合必背古诗词进行书写,以培养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两结合三阶段”教学体系将书法作品欣赏、书法名家介绍等教学活动与语文写字教学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在鉴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并从中养成主动实践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依据语文教材特点,积极完善课程体系,开展写字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软笔书法在当代社会的实用性不是很强,但其运笔方法、笔画顺序、字形结构、章法布局等与今天的硬笔正楷、毛笔唐楷几乎完全一致,如“永字八法”在今天的硬笔书法教学中依然适用。
总之,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考虑《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的目标要求,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完善课程体系,还要考虑综合育人理念下小学写字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现代化资源的教学实效,提升语文教师等相关人员的书写能力、综合素养,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质的写字环境,力求将语文教学和小学写字教学相融合,最终实现以写字教学为抓手促进综合育人的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