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特点

(一)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看更具整体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生的整体出发,打破了固有的学科体系界限,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整体知识观。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从课程改革看更具实践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课程实施上应当“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历史学科的育人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经历,并在这一过程中检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

(三)从师生关系看更具自主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探究的领路人,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内容进行探究与学习,并通过合作探究、实践尝试、总结反思、问题解决,实现思维创新、知识运用的目标。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主动性,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从多元评价看更具开放性

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内容选择

(一)从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的获得感与体验感着手

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是开放互动的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广泛参与。学生参与了实践和探究,就能接触和探索历史,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从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着手

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真正的实践性学习,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收集历史信息,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从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进一步提高自身收集、分析和应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着手

在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要把唯物主义史观作为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将时空观念作为学生理解历史的基础,将史料实证作为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理解和解释历史的根本途径,将历史解释作为学生叙述历史的核心能力,把家国情怀作为实现史学育人的重要标志。

(四)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着手

在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大多会选取有意义的历史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研究社会,主动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伦理道德,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树立崇高的人生信念,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路径

在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中,教师要参考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为学生拓展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将问题与所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应用时空观念,发现身边的历史

时空观念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历史必须具备的重要观念,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历史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过去,从中汲取智慧,指导现实生活,并分析、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历史价值,如探寻城市变迁、品味时代印记。探寻城市变迁:让学生了解自己熟悉的生活区域在历史变迁中的情况,了解熟悉的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归属、重要交通路线、战略地位等变化,观察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商业形态等变化,了解城市的发展轨迹,结合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等因素分析,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及影响,从而对应时代脉搏。品味时代印记:让学生留意身边的时代印记,研究身边的老建筑、古迹、碑刻等,观察它们的建筑风格、材料使用、保存状况等,推断其建造的年代、用途,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邮票、钱币、报纸、照片等物品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重大事件和人民生活状态,让学生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勾勒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时间线。

(二)坚持唯物史观,开展社会实践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明确调查目的与问题,且问题应围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变迁、阶级关系等方面进行设定,确保调查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结合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并开展调查。还要让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调查结果,揭示其背后的物质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并撰写调查报告,如有学生参观调研铜川照金薛家寨革命旧址后撰写了实践报告——《探究薛家寨追寻红色印记》。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节庆节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巨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非常高涨,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依托史料实证,读懂历史文物古迹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与智慧,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更明智地面对未来。想要真正读懂历史,必须依托史料实证,多维度剖析,才能真实地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有着形象、直观的特点,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寻访古迹——重走宜君战国魏长城”“走进红色家乡——照金”“文物会说话”等活动,让学生分析史料,感受史料形式的多样性,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例如,在参观博物馆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文物背后的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文化交流情况。通过分析文物的形态、结构、铭文等元素,结合文献记载,推断文物在古代社会的具体作用和使用场景,及其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解读纹饰图案、色彩、布局等元素,结合古代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民俗习惯等文化背景,揭示纹饰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了解该时期的文化特征。

(四)运用历史解释,开展写作比赛

历史解释能力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尤其是历史解释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历史之光:运用历史解释,开展历史写作”比赛,旨在让学生通过撰写历史文章的形式,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及社会变迁,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阅读各种历史书籍,利用这些史料解决历史问题,并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此外,教师还可以“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为目标,让学生思考如何选题,并围绕所选主题搜索史料,展开写作。

(五)厚植家国情怀,开发利用乡土资源

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神圣使命之一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乡土文化资源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天然土壤,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教师可以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军台岭战斗遗址、陈炉古镇、照金北梁红军小学、薛家寨革命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学生参观后,写出了多篇高质量的作文,如《探究薛家寨追寻红色印记》《舌尖上的陈炉》《孟姜女与铜川》《北梁红军小学的前世今生》等。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对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与综合实践整合实施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SGH22Y0970。)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