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项目化学习 创新美术作业设计
作者:■文/苏 欣
发布时间:2024-10-31 15:58:33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
项目化学习是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围绕主题、解决问题为目的而开展的一种探究活动,其思维方式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寻求实践过程中的主动探究与积极建构。深耕项目化学习,创新美术作业设计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一、项目化学习在学生美术学习中的价值
项目化学习强调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美术思维、美术方法、美术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生对待美术及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因此,项目化学习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思考如何对零散的美术知识进行整合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其注重的是美术学习和现实生活的交融。教师以项目化学习为指导,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创新美术作业设计,以更好地推动美术项目化学习,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传统美术作业结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挑战性,难以调动学生兴趣、自主性和专注力。而项目化学习中的美术作业是以跨学科融合、社会综合实践等形式为主的,在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优化后,会让学生在“美术作业还可以这样做”的惊讶中积极探究,进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制订实施方案,并及时反思调整,在不断修订完善之中解决问题。学生完成项目化作业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知识建构、收获成功、提高能力的学习过程。
二、美术作业创新设计的主要类别
结合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可将美术作业创新设计分为阶段作品类、调查实践类和计划反思类三种。
(一)阶段作品类作业
阶段作品类作业是以项目化学习中具体的项目学科目标和素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具体的项目推进为线索,在具体的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产生的作业。这类作业可以持续记录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过程,是创新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的关键所在。所以,阶段作品类作业也是项目成果的一部分,它的形式较为多样,可以是最初的资料收集,也可以是创作手稿,还可以是作品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的记录等。如果最终的项目成果是一个主题展览,那不同阶段的作品类作业就可以成为展览内容的一部分。
(二)调查实践类作业
项目化学习要注重美术知识与创意实践及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并在这一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调查实践类作业强调的是学生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它分为前期预判、收集资料、实地调研、考察采访、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这类作业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丰富课外知识,进而整合自己的跨学科知识,促进自己深度思考等综合性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计划反思类作业
项目化学习中的项目问题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加以实施。因此,详细周密的计划对学生来说就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效性。然而实际中的预设和生成却难以达成一致,如调研中的突发情况、计划制订中的疏漏、操作执行时的偏差等,都可能导致项目任务的失败。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除了鼓励他们对计划进行修正之外,还可以指导他们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更好地推动项目化学习走深走实。
项目化学习需要围绕驱动性的问题逐步深入,因而设置的驱动性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为此,教师要跳出传统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模式,从大单元角度对课程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再围绕驱动性问题的解决设计项目化学习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完成项目化作业就像做一件有意义、有挑战的事情,能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三、美术作业创新设计实践应用
项目化学习有其对应的学习目标和美术学习目标,既要让学生掌握美术核心能力,又要兼顾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项目化学习中的作业设计,一定要围绕美术核心知识和美术素养养成这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作业设计的逻辑是:要让学生清楚知道“完成这项作业的意义是什么?该怎样完成这项作业?”,同时,教师创新美术作业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美术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只有充分了解学情,才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化作业的过程中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美术素养等。下面,笔者以“探微与传承——耀州瓷”项目化学习作业为例,具体分析项目化学习中如何创新美术作业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更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其中的“瓷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凝聚了人文、自然、历史等要素,逐步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想象。与西方注重写实与理性的绘画创作相比,中国传统“瓷文化”中的视觉形象更为抽象且关联甚广。因此,单一的、碎片化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瓷文化”有一个深度理解。对此,教师一方面需要安排更多的课时引导学生持续理解,另一方面需要寻求多学科的支持,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获得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梳理出项目化学习线索和美术学习线索,然后设计单元驱动任务。项目化学习线索的梳理需要教师根据项目驱动性任务、所拆分的子任务和最终形成的项目成果进行作业的递进式设计。美术学习线索的梳理需要教师根据项目对应的知识点及素养发展目标,设计指向美术素养及提升美术能力的针对性作业。例如,在探微与传承——耀州瓷项目化学习中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探微与守护——以纹样见耀瓷”,单元驱动任务是“为一枚遗落的瓷片‘小青’寻找它的家人,并复原它原本的面貌”。第二单元“传承与创新——我为耀瓷做设计”,单元驱动任务是“如果古典的耀瓷遇到了时尚造型师,会有什么惊喜出现呢”。第三单元“盛开与延续——文创中的耀瓷”,单元驱动任务是“运用耀瓷的造型特点和纹样设计元素,设计文创用品(书签、信纸、便签、立体盲盒、团扇等)”。此项目化学习的美术素养培养目标为“耀瓷的探微、保护与传承意识”,核心概念是“耀瓷的艺术特点及历史文化发展”。由此,作业设计以“我家乡的耀瓷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为线索,以学生掌握“耀瓷的造型与纹样的特点”为核心概念,“自上而下”设置学生学习目标,然后创新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
其次,根据项目中的单元驱动任务创新作业设计。然而,如何创新作业设计呢?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关键节点创新作业设计;也可以根据单元驱动性任务拆分而得的子任务创新作业设计。此时的创新作业设计对推动项目进程或驱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第一单元“探微与守护——以纹样见耀瓷”中,项目课时作业创新设计是“瓷片‘小青’是哪个瓷器家族的成员?你是如何判断的?你知道它之前的面貌吗?”学生在查阅对比了众多瓷器后,终于找到了它的家人——耀州瓷,然后主动了解耀州瓷的特点及发展,最终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此项目学习中的作业创新设计,对项目推进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体现了学生为得出结论而做的多种查阅分析,又为后续学生对耀瓷文化的了解、艺术特点的掌握与实践应用等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第二单元“传承与创新——我为耀瓷做设计”中,项目课时作业创新设计是“怎样让古典的耀瓷更有时尚感,更容易被年轻人青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给耀瓷设计出个性的造型和独特的纹样,让传统的耀瓷变得时尚灵动起来。在第三单元“盛开与延续——文创中的耀瓷”中,项目课时作业创新设计是“怎样让耀瓷走出博物馆,走进我们的生活?”前期,学生在了解耀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过程中领略了耀瓷之美,又通过小组讨论与市场调研得出结论。此时学生发现,如果能将耀瓷艺术融于信纸、书签、便签、团扇、耀瓷娃娃盲盒等大众喜爱的文创用品设计之中,可以更好地让耀瓷艺术走进生活,进而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将传统耀瓷变得时尚个性,也是此项目化学习中的重点所在,这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创新项目化学习中的作业设计,除了重视精巧的构思之外,还应重视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回收、作业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完美衔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现阶段,项目化学习已经成为对基础性课程的有益补充,促进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今后的项目化学习应用中,笔者将继续探究,行而不辍,力求让学生学有所得、行有所获。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第五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