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作者:任圆圆
发布时间:2024-10-29 10:43:23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摘 要]在新课标的推行与落实背景下,为了满足教学本质要求以及时代发展需求,《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逐渐融入了思政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进行整合,充分运用现有资源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明确课程思政设计方式,确保《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开展效果得到提高。为此,本文通过对课程的性质与定位进行研究,了解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目标与设计方法,从而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全面发挥出思政教学的作用与优势,转变传统课程教育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 课程教学 思政教学 设计方法
引 言
为了全面推进思政教学设计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及培养质量,帮助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得到双提升。《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作为土建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强、知识点交叉范围广、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在课程开展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人文情怀,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与定位
近年来,《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在建筑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成为土建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BIM道桥建模的方法、流程以及内容,让学生认识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学生可通过学习掌握BIM建模技术,更好地了解道桥结构及道桥工程基础工艺。《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具备综合性与应用性,其中主要包含了BIM技术基础理论、BIM建模操作以及BIM建模案例等。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完成教学环节设计,明确BIM建模教学流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BIM建模技术,同时培养更多的道桥技术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计思想及目标
1.学情分析
《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开展前,要求学生对于道桥基础结构以及识图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在对道桥工程图纸详细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掌握道桥BIM建模技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道桥BIM技术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或者技能活动,促使学生对BIM技术课程产生兴趣,加上道桥技术专业导向的影响,使学生道桥BIM建模产生求知欲。
2.设计思路和依据
结合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需在道桥专业的基础上完成BIM建模课程设计,同时将课程内容作为教学的基础,围绕道桥专业的主流信息化发展情况,利用Autodesk Revit软件完成课程设计工作,侧重于BIM建模软件的应用与操作,教师也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采取针对性任务驱动以及项目导向,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道桥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BIM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建模基础技能。
3.课程目标
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通过对BIM建模基础工艺以及BIM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可以熟悉软件界面功能以及BIM技术基本术语,在操作中可自主完成建筑结构构件创建作业,对简单的道桥结构进行BIM建模编辑工作,完成对建模内容的修改与渲染,掌握BIM建模后的纸质图输出与打印方法。为满足当前建筑发展需求,学生在掌握道桥基础工艺的同时,还应当具备完成BIM建模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1.时代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道桥工程领域已经全面融入信息化技术,为了培养更多的道桥专业信息化技术人才,在实际教育中应当满足“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展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许多院校已经开展了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此推进课程教育,而在工程建筑类专业课程中,主要以建筑物基础结构为主。此外,《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还融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将课程思政与信息化技术相互结合,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目前,道桥BIM建模工艺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因其可提高道桥工程建造效率,减少工程施工成本,深受道桥工程企业的喜爱,与此同时,对于BIM建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2.专业课程建设发展需要
在建筑工程专业中,BIM建模已经成为专业课中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在学习中会涉及不同的软件,甚至需要不同软件共同完成系统作业。许多院校开展了BIM建模相关专业活动,通过举办活动提高学生的BIM建模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从而获取BIM技能证书。为了帮助学生全方位掌握道桥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开展了课证融通模式,对教育改革的发展与建设提供良好帮助。但目前各大院校在开展《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改革时,学生难以对BIM建模技术的重要性加以了解。为此,教师需要通过课程内容创新融入思政元素,在增加教学特色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爱国教育,使学生充分掌握《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3.大国工匠精神体现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为了能够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道桥信息化技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结合道桥参数做好设计工作,结合BIM建模完成可视化管控工作。为了达到该教育目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需要将项目参与者、道桥建筑工程材料、机械设备以及工程规划基础信息输入到建模软件中,结合BIM技术完成对道桥各类设施模拟设计工作,完成道桥工程管线及能源消耗优化管理,构建完善的道桥工程方案。结合道桥参数设计、构件设计以及装配施工设计要求,实现数字化管控,对道桥工程每一个基础环节做好精准把控,避免出现因数据问题增加工程成本或者工程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在教育中坚定爱国主义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道桥BIM建模技术,在日后工作中凸显个人能力及工匠精神。
《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实践研究
《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价值。在当今社会中,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道桥建设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工程的效率、质量、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地侧重技术知识的传授已经不再能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重组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
《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作为建筑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涉及道桥工程基础知识,还与BIM建模基础理、基础技术以及基础构建等联系密切。为此,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为了能够融合思政教育,应结合道桥工程实践情况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核心,可将其融入到《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例如,在道桥基础结构分类过程中,可以将道桥工程的发展历史融入课程,同时介绍我国著名的道桥建筑物,其中包含卢沟桥、港珠澳大桥、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等,结合现代化建筑工艺,融入BIM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道桥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社会责任意识
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教师结合道桥基础结构讲述不同构件的重要性,可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引入道桥工程施工期间所发生的安全风险事件,由学生进行谈论。教师也可引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关注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其关于建筑工程类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在未来参与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施工中具备责任感以及法律意识。
(3)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养成的职业道德,可彰显个人的职业素养及职业品质。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设计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精准把控各项参数,创新BIM建模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完成模型构件的位置优化以及模型结构优化,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态度。
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追求卓越和创新。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将BIM建模推向更高层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BIM建模的细节,从优化构件位置到精确建模结构,培养他们对设计规范的理解和模型质量的追求。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BIM建模的发展和应用。
2.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
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确保课程落地的重要基础,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与道桥专业教育结合,真正帮助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1)课前精心策划
针对《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教师应当在课前精心策划思政教学内容,结合课件将其进行综合,并传输到多媒体视频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及搜索等方式,对BIM技术现代运用相关资料进行查询与了解,加深学生对于BIM建模的印象,同时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在《BIM标记、标注与注释》课程开展前,教师可提前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道桥工程设计图纸,掌握图纸中的注释规范,使学生在课程中加深对道桥工程以及BIM建模技术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2)课中用心融合
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有限的教学时间,采取分段式教学。导入阶段控制在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布置预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相关案例,将其导入在课程内容当中。教学讲授阶段控制在40分钟左右,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不同的章节,向学生传授BIM技术软件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道桥BIM建模专业知识。在BIM建模实践操作阶段中,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结合教师课前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对某一道桥工程建模图纸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掌握图纸中的相关注释内容,并进行道桥实训BIM建模。针对学生在BIM建模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在一旁辅助,或者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学生的思想观念及学习动态,适当引入思政元素,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政教育素养得到综合提升。教学总结阶段控制在10分钟左右,针对本节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情况,强调学生在本次学习中涉及的专业知识点以及思政教育点。
3.多种教学形式,寓教于乐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教育模式。通过构建课程资料库,将本节课程所涉及的课件、视频内容以及BIM实践任务等资源上传到课程中,学生可以在平台下载课件以及资料进行学习。在“线上+线下”模式的作用下,学生能够及时在线上与教师之间进行交互活动,在线下积极开展课外延伸活动,从而真正掌握道桥专业知识以及BIM建模技术。
(2)显性与隐性教学相结合
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道桥著名工程建设记录内容上传到平台,学生可以在线观看,了解我国近年来道桥工程领域取得的成就,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通过视频内容也能促使学生体会到道桥建设人员的艰苦以及勇于挑战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3)VR体验式教学
在本次教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采取VR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构建道桥工程模型,并为学生配置相应的VR设备,让学生真正感受自己所创建的BIM道桥模型,对BIM道桥建模进行优化与改善。此外,在VR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对于《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内容也会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升BIM道桥建模能力。
《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思想教育实践效果
1.课“政”互融,提升教学效果
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教师通过融入思政元素,使教学得到深化改革与创新,同时紧扣课题大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结合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大量挖掘思政元素,真正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BIM技术相关理论及BIM建模,使学生进一步提高BIM建模能力。
2.融“思”于学,促成学业成果
在课程思想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对于《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内容以及专业技术的了解程度也会得到提高,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及就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教师针对《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以及专业要求,可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组织学生参与道桥建筑信息模式职业技术等级考试,通过考试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或者可以组织学生参与BIM建模设计大赛等,为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熟练掌握BIM建模技术,对于道桥工程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会得到提升,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结 语
在《道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中,可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课堂教育中,满足当前教育时代需求,培养学生道桥工程专业素养。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深入结合思政教育元素,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重组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多种教学形式,寓教于乐等设计模式,并对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帮助学生在掌握BIM建模专业技术、道桥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帮助。
参考文献:
[1]许秀娟,梁春阁.基于OBE理论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2):63-66.
[2]陈强,张雪萍,宋祥,等.建筑信息模型(BIM)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及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2,13(23):133-135.
[3]张赛威.“1+X”BIM证书与课程融合的研究——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砖瓦,2021(5):199-200.
[4]刘香香.金课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21(9):127-128.
[5]唐俊铨,吴文竹,李文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医用仪器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教师,2021(31):116-117.
[6]孙莹莹.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坛,2021,4(9):122-123.
[7]赵迪,段薇薇,帖兰,等.《BIM应用与项目管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标准研究[J].砖瓦,2022(5).
[8]郭立丰,杨云峰,石冠男,等.融入课程思政重构数学建模课程群的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7):177-179.
[9]陈铁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10):65-67.
(任圆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