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教育在高校金融经济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金融经济学进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政教育目标,深入探索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出发点,并结合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的教学阶段,深入分析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思政教育的实际策略。

[关键词]思政教育  高校教育  金融经济学  课程教学


引  言

金融经济学是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在多种条件影响下所作出的决策行为。金融经济学是金融学与经济学交互产生的新型学科,也是金融基础与数学相结合产生的重要产物。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分析证券价值、套用定价理论、公司金融结构等,还需要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国际金融行业运行规律,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各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全面提升金融经济学课程的教育水平,同时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导向。

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随着党的二十大全面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成为我国进步发展的主要方向。人才作为满足国家高速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受到党和国家的重点关注。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正式颁布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教育已经从原有技能教育及技术教育转变为三位一体的新型育人理念。在高等学校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格,以德育为基础开展高等学校专业教育,同时要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学生进行塑造以及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金融经济学课程作为我国高校金融经济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典型的数量化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金融经济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爱国情怀以及职业道德的关联元素,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

2.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随着物质经济高速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都会受到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影响,使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变得日益丰富。而且,繁复的数字化信息也对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是思想认知产生了多方位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下,高校金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认知更为开放和多元化,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价值体系都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即将面临社会的挑战。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三观,帮助学生对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准确性进行甄别和判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通过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三观。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全面分析学生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将个人荣誉、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命运紧密融合,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人才。

3.培养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

随着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信息时代全面到来,高校金融经济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需要将新型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与金融专业相融合,满足金融行业智能化发展以及数字化发展的核心需求,这也使得金融行业对高校学生的复合型要求急剧增长。在高校金融经济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成基础金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还要快速了解国际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并对金融行业形成清醒、全面的认知。想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同时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教育。所以,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专业理论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互联机制为基础,强化金融经济学专业与思政教育同步发展,形成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育人理念,满足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发展需求。

4.提高国家金融安全水平

据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专业的总计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在未来社会经济进步发展过程中,金融专业会在工商、金融、经济管理、财政等多个部门予以体现,这些部门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部门之一,与国家金融安全息息相关。而且,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不断加剧。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意识形态竞争态势日趋复杂。所以,强化金融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育过程中,通过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培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金融人才。

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思政教育的出发点

1.以经济改革和思想文化为出发点

在高校金融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金融经济学含有大量思政元素,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我国改革经验以及思想文化为出发点开展思政教育。

首先,在证券市场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中国本土化证券市场的创新热情,也可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自信。

其次,在讲解证券价值这部分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我国特别国债发行为背景,对比我国执政理念与政策方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责任和担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最后,教师在讲解二叉树结构特征的过程中,可以与我国传统的家族文化以及家风建设相融合,鼓励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信以及文化自信。

2.以金融经济学发展历程及关键人物为出发点

在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金融经济学的理解程度,教师需要将各类历史事件以及关键人物作为教学中的补充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金融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关键人物为出发点开展思政教育。例如,在金融经济学课程教育过程中,资产定价理论是重要的理论知识之一,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两次华尔街革命以及相关经济学家为金融经济学进步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哈里·马特维茨、威廉·夏普、尤金·法码等为代表的著名经济学家,在金融经济学进步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密切关系,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金融理论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这些经济学家在对经济学现象以及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一致赞同他人的理论内容,而是各抒己见,形成了众多经济学思想的碰撞,从而产生了具有突破性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为世界经济学进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经济学发展贡献出了独立的理论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经济学家的生平事迹,鼓励学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同时也要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勇攀高峰,帮助学生锻炼科学思维。

3.以国际热点金融经济事件为出发点

金融经济学是研究金融行业进步发展的重要学科,金融经济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著名的蝴蝶效应就是分析金融活动所产生金融风险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国内国际热点金融经济事件为出发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思政教育。

首先,教师要全面分析重点金融风险案例,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认知,在金融从业过程中正确使用金融工具是避免财产损失以及荣誉损失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类金融风险案例,让学生深刻认知,在学习以及从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而且,在研发新型金融产品过程中,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控。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要金融危机事件为出发点,从宏观层面分析金融风险产生原因、传播机制以及防控措施。例如,教师可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出发点,全面分析金融市场泡沫的形成机制以及金融危机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不断增强金融风险防控意识。

4.以行业典型案例为出发点

金融经济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大部分都会从事与金融相关行业,而金融是操纵及产生大量财富的重要行业,从业人员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金融行业典型案例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讲解金融摩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常见的内幕操作手段以及交易案例。可以重点分析基金行业老鼠仓事件,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内幕交易不仅会让金融从业人员葬送个人前途,也对基金资产造成损失,同时影响整个基金市场的进步发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典型金融风险道德案例,提高学生对内幕交易危害的认知水平,强化学生法治观念,使所有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能成为诚信守法的金融从业人员。

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

1.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在高校金融经济学专业课程教育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思政教育目标,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处理。教师在制定金融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之前,需要全面掌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责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学习党和国家先进的教育方针政策,使金融经济学课程中所渗透的思政教育内容与国家和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教师需要对金融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结合思政教育方向,精选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的案例。教师在明确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脉络以及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也需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价值,也是保证思政教育内容有效传达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并且优化教学流程,使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与金融经济学专业知识充分融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以及行为习惯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其次,在高校金融经济学教学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及调研。在高校金融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希望通过思政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理解水平。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不断强化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水平和主动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充分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换位思考的模式,全面评估课堂上融入的思政元素是否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最后,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自主化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教师可以以微信群、微博等为基础,建立线上沟通交流平台,为学生了解思政元素开辟线上空间,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等模式,提高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程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高校金融经济课程思政教育水平都有重要价值。

2.课中教学阶段

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基础,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水平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帮助高校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要策略之一。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以及数理推导内容相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灵活多变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影响,这对于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接受程度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班教学、圆桌教学、情境教学等模式,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教师也可以采用新兴媒体、自媒体等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及思政元素以生动活泼的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思政元素进行自主思考及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正向的引导,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水平及逻辑分析水平,这对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成果水平有重要价值。

其次,教师需要提高对实践环节的重视水平。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深化理论知识并且实现理论知识的拓展及延伸,这对于提高学生从业水平、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都有重要价值。例如,在高校金融经济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基金经理的日常工作模式,并且要求学生将个人作为基金经理模仿进行一天的投资,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这主要是由于,金融经济学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有着重要关联,而这些理论知识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符合程度,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证实。要求学生进入基金经理的角色,通过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也可以邀请金融机构的专业从业人员,通过专题讲座等模式,提高课堂思政教育水平。除此之外,参观学习及实际调研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创造到指定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与校外指定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学生到指定金融机构内参观实际金融从业人员的操作模式及工作内容。

3.课后复习阶段

首先,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结束之后,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学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反馈意见的重视水平。在新型教育模式之下,师生间的互动不仅局限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输,也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给予的正向反馈。在高校金融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共同发展、协同进步的统一主体。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馈,并且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正面回应。例如,教师需要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调查问卷、一对一沟通交流等模式快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且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其次,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在教育体系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延伸及补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知水平及理解程度。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思政教育目标,通过案例分析、热点事件讨论等模式设置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PPT、短视频等方式对课后作业成果进行积极展示,不断强化课后作业的互动性,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巩固思政教育成果。

结  语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提高高校金融经济学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培养高端金融经济学人才的途径之一。在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中应用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同时提高国家金融安全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高校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经济改革、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关键人物、国际热点事件以及典型案例等为出发点开展思政教育。在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复习阶段,教师也要全面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全面贯彻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程栋,周洪勤.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2023(10):181-183.

[2]石晶,李娜.高校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对外经贸,2023(9):95-98.

[3]宋来胜,苏楠.课程思政融入《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改进措施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9):142-144.

[4]申建新.探究互联网文化背景下的经济常识“思政教育”创新措施[J].经济师,2023(9):28-29.

[5]纪建悦,赵娜娜.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9):62-66.

[6]刘凯,赵传松.融入思政元素的“经济地理学”“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9):67-70.

(柏彬: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