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孙 凯
发布时间:2024-10-24 10:48:31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摘 要]陕南地区的公共体育教学发展较弱,本研究依据当地教学实际,对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分析了新课改影响下的足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现实条件等,并从适应区域发展特色、加强教师培训、明确教学目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改革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学术论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体育足球教学 新课改 教学特点 改革策略
陕西因地势南北狭长,横跨了中国“第二阶梯”,占据温带和北温带气候区,所以全省南北习俗与文化差异较大。陕西南部的汉中市、安康市及商洛市,因为地理与气候相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也较为重叠。陕南地区的高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公共体育教学,尤其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陕南地区各高校均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了专业的足球课程教学。近年来,随着公共体育教学的不断升级,足球教学也急需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新课改影响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
1.高校足球教学目标
当前,全国高校对于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发力度较大。对陕南地区来讲,积极发展更加具有时代感的足球教学,是在传统足球教学项目中持续推动课程改革的较好路径。高校传统足球教学因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训练过程不够科学、训练或比赛成绩没有纳入期末考核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足球教学活动的长期性、科学性发展。所以,在“全面教育”理念下,高校应对足球教学进行有效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足球技能,更好地推广足球文化。通过足球教学改革,高校可确立“教学效率更为高效、教学质量更优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足球技能更高超;足球文化推广更为普及,涌现出更多足球人才”等的教学目标。
受传统和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部分高校在足球教学目标设计中习惯以阶段性教育为主制订相关策略,忽视了教育的整体性和过程性,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极大地阻碍了足球教学的发展进程。
2.公共体育教学内容
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能训练强健体魄,增进学习能力,提高足球技能,使其在更加科学、规范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爱运动、知进取的良好习惯,为个人健康和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高校体育工作担负着“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承担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重要使命。足球运动因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特点,以及较高的技术性与规范性,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更加消耗体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练或专业课教师将复杂的足球技术训练误作为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期待。另外,又因公众体育教学课时常被其他课程挤占,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实条件
当前,专业课教师担负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整个教学任务,无论是分析公共体育教师占整体师资的配比,还是研究专业课教师的人才储备,都可以发现,公共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都有待提升。教师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水准与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质量和效率。
4.陕南地区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
在全国高校积极推动足球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陕南地区高校的足球教学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总结后发现,汉中、安康及商洛的高校体育教学都存在一定问题,在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有所欠缺。
比如汉中市的陕西理工大学的足球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理论知识相对枯燥乏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学习兴趣。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足球基础知识、足球发展史与足球运动理论等均是开展足球教学的理论依据。在足球课程教学中,若教师对相关理论的内涵解释不够,再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会对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有颇深影响。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足球教师,因对理论基础不够重视、教学方法比较刻板,致使学生难以更好地理解足球理论及足球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足球课程的教学质量。无独有偶,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的足球理论教学,由于专业课教师缺乏传播足球文化的意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科学、系统的足球实践教学计划,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足球实战技能的必要条件,可使学生灵活运用足球技能,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足球技能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现场训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而安康学院的足球技能训练不够科学,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足球技能实践教学比较欠缺科学的方法,实践次数也较少。这不单说明了以上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足球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同时还缺乏重视实践教学的意识。
在商洛学院的足球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学内容只有1次教学机会,且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仅限于对练,大都是对抗性活动,对理论知识涉及较少,教学形式多样性延伸不足,更难以实现足球文化的推广。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探析
1.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等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带来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00后”大学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也容易因沉迷于网络而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运动量过少,会导致身体素质偏低。陕南地区山峦与河流较多,小气候频繁,空气中的水分分布极不均匀。如果平时不加强身体锻炼,会给学生体质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的呼吸病、血压病、皮肤病等发病率逐年增长,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实施足球教学改革,不仅与当代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不健康的学习状态和生活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强健体魄的各项活动中,持续提高身体素质,应对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进行改革,全面推动足球教学质量提高。
2.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足球教学质量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得到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升级,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成为过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学子更受社会青睐。由此,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健康体质,备受社会各界及人才市场的关注。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陕西部分高校的教学体制不够合理,有的学校上足球课都是“上锅端”,并没有提前了解学生的足球功底,开展差异化教学,导致足球基础好的学生感觉简单不愿意学,而足球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太难学不会,最终结果就是全部学生的足球水平较低,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难以突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充分利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推进高校足球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心理、身体和情感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3.陕南地区足球教学的特点与发展诉求
陕西省是国内足球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一个核心阵地,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竞赛、训练以及运动员培养体系建设,对充分发展校园足球事业具有重要作用。2020至2022年,陕西省各高校未能如期举行校内和省内大学生运动联赛。但在2023年上半年,陕南地区各高校逐渐开始发展校内公共体育事业,同时也对足球教学加大了训练力度。但是由于长期的教育习惯,和各高校的现有条件,陕南地区的公共体育教学创新较少,依然延续之前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教学中,无论是理论教学方面,还是技能教学方面,创新力度均不大。在陕南地区高校足球教学中,以院系为球队的组织特点,多年来没有改变,在校内赛事中,一直都是院系之间开展对抗比赛,不能在各年龄之间、阶段之间和年级之间进行纵向的技能交流和经验传承。
在理论教学方面,一直采用延续了多年的教学理论,未能与当前的实际教学需求有机结合,比如停、接、带、传、发球的指导理论早已不能与国际赛事裁决条件吻合,对于点球、角球和越位的理论指导也远远落后于国内标准赛事的发展和要求。在技能创新方面更加闭塞,这是因为校内足球几乎没有参加社会或国内足球联赛的机会和经验,在实战技术层面见识较少,无法及时掌握当前国际流行的新技术。
另外,一些高校对足球基本技术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通常只注重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足球基本技术动作讲授与教学的能力培养,由此导致,学生只能够达到“会做”这一目标,难以“会讲”“会教”足球基本技术。所以,在公共体育设置与管理中,高校应对足球教学进行更加科学与合理的设计。
陕南地区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改革策略
1.设计具有陕南地区教育特色的足球教学内容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该《意见》的支持下,陕西省迅速将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提上工作日程,不断完善和推进公共体育教学创新,彻底改革不合理、不科学、不实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倾力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
在足球教学改革过程中,陕南地区高校设计具有当地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师根据足球课程的教学特点、陕南地区的特色和自己学校的特点增强足球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实效性,同时还深化技能教学,提升实训效果,开发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
以陕南地区的陕西理工大学、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商洛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为例,均展开了关于理论、技能和教学形式的创新研究。学校从对教师的专业培养,到对学生的足球实战化特点都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并根据实际课程的需要制订了教学目标,同时以公共体育发展的需要,对足球教学改革进行策略化的创新论证。
2.加大具有陕南地区特色的专业课教师培训
作为陕南地区的高校专业课教师,深入开展富有成效的公共体育足球训练,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增强身体素质的必备条件。所以,开展针对性的专业课教师培训,对推动陕南地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高校可以岗位门槛高度遴选更加合适的专业课教师,或定期对专业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为建立一支更加高效、专业素养强的足球专业课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明确新课改足球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陕南地区高校足球专业课教师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需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当前所带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及认知水平等,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足球教学目标。同时,在保障教学方案科学性、合理化及可行性的基础上,设计全学年或学期的足球教学改革计划,从技术、战术和学术层面保证教学的专业性与持久性,从而为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凸显合乎陕南地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特色。
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根据汉中市多山的地理特点和小气候的特色,设计更适宜的足球训练计划。安康市?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形成了河谷盆地居中的独特地理格局。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地区的足球文化进行总结,以更好地推广足球文化。根据商洛市的三省通衢的特点,再结合悠久的商水、洛水文化,借助古人智慧对足球教学技能进行创新,为高校足球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4.优化足球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策略,是实现高校足球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陕南地区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第一,对足球理论进行策略性优化。高校教师应对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有计划的设计,从教学、训练和实战等层面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推动足球文化与足球精神的推广。比如,引导学生了解陕南地区高校足球教学的发展历程、赛事、名人等,依据学生的兴趣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足球明星、真实案例等资料,以其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丰富足球文化教学,确保高校足球理论的全面性与实用性。
第二,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影视以及微课等现代化的教学形式,通过搜集、剪辑和制作相关影像资料,以融洽的画面和音效,让学生欣赏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名人传记、重大赛事,借此让学生了解足球发展历程,正确理解足球精神,认识到足球文化的重要性,进而确保足球教学改革进程高质量推进。
第三,优化足球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教学中,可针对传球训练的脚法开展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内侧,以及脚尖和脚跟等多方面的练习活动,以此提升足球课程的教学效果。在针对射门训练的过程中,射门数量是实践考核的核心,同时要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射门内容,拓展射门训练目标,逐渐提升足球教学难度。在盘、带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门前控球环绕、T字环绕,以及小罗式自由盘、带、过人等主要技能,以此保证足球课程教学的专业性。通过“理论+实践”教学,不但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足球技能,还促使高校足球教学改革不断创新。
第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足球教学过程中,高校可多开展足球赛事,或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足球比赛,让学生在交流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学习足球的兴趣,充分感受足球文化的魅力。无论是开展训练、赛事,还是及对抗性演练等足球训练活动,都会对学生的足球技能提升产生实训作用,使其提高实战能力,加深对足球运动的情感,以此确保足球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结 语
高校足球教学作为公共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效率与效果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受到了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目前,从陕南地区高校公共体育的教育教学过程来看,由于部分足球专业课教师固化的教学思维,导致足球教学质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有所下降。本研究分析了陕南地区几所高校的足球教学现状,发现了足球教学一蹶不振的原因,如理论教学枯燥乏味、技能实践教学不够科学、教学形式单一等,同时,给出了针对性的改革策略和创新建议,以期为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子.高校足球教学改革创新途径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8):80-81.
[2]徐强强.基于“个性化”的高校足球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东华大学为例[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9):128-129.
[3]乔世荣.浅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9(23):9-10.
[4]姚如好.浅谈新形势下陕西省高校足球教学的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6(2):26+32.
[5]李欣.陕西省校园足球环境及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22.
[6]张伟.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智慧化路向研究[C]∥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2022年第六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大会摘要集,2022:101-102.
[7]李永贤.校园足球普及背景下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6):118-121.
(孙凯:西安美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