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时光|去课件化:一堂课只有三张PPT
发布时间:2024-10-24 22:00:54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这几天的语文课堂,我尝试了一下“去课件化”。
原因在于课件上的内容过于详细,而年龄渐长的我脑子跟不上。经常会出现我已经说到下一个问题了,而点开课件后却发现自己漏掉了一项。
另外,频繁地点课件太耽误时间了,仿佛这堂课是为课件而生,课件点不完,就不算上完课。
这样的感觉令人心累,到底谁才是课堂的主人?
所以,我决定“重拾粉笔,丢掉课件”。
所谓的“丢掉”也不是一点都不用,以昨天讲的《妈妈睡了》为例,我前后使用了以下几张课件:
第一张:导入。
听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
第二张:认读生字。
这一张耗时较长,正音,组词,交流识字方法。用白板笔在上面写写画画,最后这张PPT被写得面目全非。
第三张:游戏巩固。
利用希沃白板设计了一个识字闯关小游戏,虽然仅有34秒,但学生个个神情激动,全神贯注。
整堂课,一共就用了这三张。后面的课文学习部分,主要是学生圈画和老师板书。
之前的精读课文,我至少要用三个课时,识字写字一个半课时,朗读品读一个半课时,每次都被课件牵着走,很不舒服。
今天则将注意力全部放到了语文书及黑板上,没想到一个课时就搞定了课文,更欣喜的是,课下班里有几个小朋友自发把板书抄了下来,开心地拿给我看。
我在黑板上是用各色彩笔绘制的,小朋友们只有铅笔,所以只是灰色的线条和文字。下次我可以提醒他们加上颜色,记忆会更加深刻。
常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教学中的课件即是如此。
它带给我们的便利毋庸多言,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吧!在一段时间内,我曾觉得修改课件就是备课,上课时黑板上甚至一个字都不会写。其实这都是懒惰的表现。
试想一下,一个老师懒于翻课本,懒于写备课,懒于练板书,那他最终会走向何方?
最近在读薛法根老师的书,深受启发。我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书中写到很多语文名师都会用心备课,其中支玉恒老师坚持用小楷抄写教案。看到后,我很羞愧。我连小楷还写不好,更不会花费时间去一笔一划地抄写教案。
早些年,我曾有幸现场听过支玉恒老师的课。
他晚年定居威海,有一次我们的校长邀请他来给我们上课与讲座。课前,他在黑板上手绘了一张中国地图,然后开始讲《再见了,亲人》。
课后,校长问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在座的各位,你们谁能有这样的功底?”
从那以后,我便阅读了支老师的很多课例,也了解到了他的从教经历。像他那样扎扎实实练习朗读与板书的人,现在的年轻教师中已经很少很少了。
我想,支老师的语文课是不需要课件的,因为他的一言一行,一笔一划比课件更精彩。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老师写的关于课件的文章,他的观点是:一堂课中,课件最多不超过十张。对此,我深以为然。“乱花渐欲迷人眼”,纷繁踏至的精彩会让学生惊呼过瘾,但思维却会停滞不前,因为静悄悄的环境才会让思考发生。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必须要捡起粉笔,以黑板为舞台,描绘出文章的精华,带领学生奔赴一场又一场语文的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