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南雨欣 高小阳
发布时间:2024-10-24 08:34:10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摘 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思政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思政课是民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对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民办高校要重视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培养高素质、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时代大学生不断努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政课 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背景
1.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新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地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批对党忠诚、立场坚定、勇于担当、勤于奋进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各类高校要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思政课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引导作用,真正让学生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更好适应时代需要。
2.新纲要对思政课提出新的要求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面对纲要提出的新要求,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主力军”,必须不断强化担当意识、使命意识;要结合民办高校学生自有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高思政教学时效性、科学性。
3.新时代青年具有新的行为特点
现在的民办高校大学生都是“00后”,成长在新时代,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以及个人权利的维护,敢想敢做、敢于创造。新时代电子产品的普及,让部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刷微博、看抖音、直播等方面,这些App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更新鲜的事物,与此同时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的学生有猎奇心态,但对互联网展现内容的好与坏不能清晰地作出判断,会出现从众思想。因此,各民办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经历,制定符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思政课教学。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短板
1.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有待丰富
民办高校的思政课必须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按照教学大纲及章节进行教学,更侧重于理论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且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缺乏有效互动,学生易出现倦怠心理,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拓宽了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有的教师把一个PPT讲到底、把一个视频播到底,没有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性格特点准备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将原本处于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变成主要手段,让教学内容成为附属品,稀释了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开展了一些讨论式、交互式教学,但是受众面窄,无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有的讨论没有结果或不能让学生信服,达不到提升和升华的作用,造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在课堂生成时存在偏离教学大纲、偏离教学设计,随意植入网红观点、网络搞笑视频和段子,导致娱乐化、庸俗化的现象,虽然课堂活跃度提升了,但是背后存在价值导向偏离的隐患。
2.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目前,民办高校整体师资力量较公办学校有不小的差距,部分老教师因为年龄偏大产生职业倦怠,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有些教师是从行政岗转为专职教师的,业务能力突出,但专业知识不足,对一些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解过于浅显和片面。有的民办高校成立时间较短,学校的一些年轻教师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不扎实,对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教学形式能够结合当下常用的新媒体手段,但是未能及时补充最新理论成果。民办高校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学校职称评定较难,初级职称人数较多,受职称评定比例的限制,副高及以上职称晋升难度较大,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出现“躺平”心理,对职称晋升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热衷于谈论“热点话题”,但对于如何借用“话题”上好思政课钻研得少。此外,民办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健全,考核往往和处罚相结合,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教师对上好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
3.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教学评价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对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评价,二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时,通常是看教师能否做到按教学大纲规定完成教学教时、安排教学内容,但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理论阐述以及最终的效果关注度不足;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多是定性评价而非定量评价。评价大多沿用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忽略了思政教学的特殊性。评价教师,是简单地将学生课后提交的评价表格进行汇总。评价学生,大多是根据上课签到、心得体会、作业等进行衡量,容易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的思政实践表现,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的立场、观点;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理想信念等多方面内容的评价也明显不足。这些都反映了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的规范化不足,缺少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导致教学评价容易流于表面。
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1.思政课教学目标要更加明确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民办高校首先必须立足思政课本身的政治属性,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时,要更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其次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同时,民办高校的学生思想活跃、创意多,要在思政课中注重关照学生的新想法和创新意识,让创新精神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一定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时代要求,领会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神,把握好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2.思政课教学形式要更加多样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形式要在深入分析学生思想水平、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融媒体宣传手段,采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要丰富教育教学方式,抛开“一人讲、多人听”的模式;坚持扩大课堂的覆盖面,将在课堂讲与实地观摩和交流研讨相结合,把现场体验、理论宣讲、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更具鲜活感、体悟更深刻真实,使学生的思想多层次、全方位地受到感染和冲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明晓发展大势,紧绷奋斗之弦。此外,还应当利用学校自媒体平台,举办多种类型的活动,扩大思政理论的宣传力度,宣传思政教育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思政课教学课程要更加完善
教材教辅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基本依据。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完善和丰富相关教辅内容。要把握教学课程设计的规律性,做到校本课程有学校特色,既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突出民办大学教育的特殊性,更要符合民办高校学生本身的思想认知及成长成才规律,让校本教辅的内容选择、体系设计和逻辑架构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要始终关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教学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和国家要求相适应,并善于将民办高校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及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故事融入校本课程。要注重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交友问题、择业问题、创业问题、网络问题、心理问题等,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苦恼。此外还要注重结合思政课堂上的理论,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思政课的益处。
4.思政课教学评价要更加科学
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形成有效的教学反馈,从而促使教学的主体和客体实现更高质量的互动和提升。一方面,民办高校必须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将学生作为评价的核心,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结合实际,逐渐构建将教学评价体系向学生学习效果的延伸,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在突出思政课作用的基础上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学科评估、专业课程评估、绩效考核评估、学生满意度评估互相融合,真正实现有效融通。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教研力度,多措并举营造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注重教师备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出勤、课堂参与度等多方面评价;将思政实践教学环节也一同纳入思政教学评价内容中,提升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的效果。要以学生学习效果为逻辑起点,探索构建完善思政教学评价的思路,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思路、供给教学要素,打造教学环节,以此来保证思政课始终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可以采用过程与结果有效结合的评价方式,要关注学生课堂思政学习的过程,如学生的课堂态度、课堂表现;要就学生在社团活动、主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还要注重了解学生遵守社会公德以及网络空间行为的表现,及时纳入思政课评价。
总之,民办高校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培根铸魂、坚持立德树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顺应时代需求、结合学生要求、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更好传授知识、启智润心,指引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
参考文献:
[1]周鉴,王文韬,严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的三维路径研究[J].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80-84.
[2]杨丽丽,张辉.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9):174-176.
(南雨欣: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高小阳: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