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抓手,样板党支部建设要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需实现完善支部政治建设有效途径、创新支部管理有效模式、构建发挥作用有效载体的三个维度目标。实践工作中,样板党支部建设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善、协同育人不足、缺乏有效载体,支部管理机制不顺、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组织体系、运行载体、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样板党支部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工作机制,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  样板党支部  示范引领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第二轮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四位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SZG2023085);2022年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研究成果《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研究》研究成果(编号:JG2022Z15)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研究生党员是国家人才队伍的“先锋队”,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委联系和团结广大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织依托。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和培育是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高校党委要增强党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专题研究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并强调各研究生党支部要挖掘、总结、凝练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榜样,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把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规律,探析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如何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高层次拔尖人才创新成长的现实需求,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确保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理论层面样板党支部建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源性

样板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处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这一范畴内,是精准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系统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着重关注的重要子系统。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有同源、同构、共生的关系。首先,从理论依据层面看,二者思想同源。起源和发展均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理论逻辑和历史实践均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为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系统阐明了二者在实践中的相关理论问题,而且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其次,从价值依据层面看,二者目标同向,其在哲学范畴都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且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都是教育引导研究生养成符合党和国家发展要求的道德品质、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两者的宏观目标与时代要求同频共振,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同向同行,都担负着唱响主旋律、守牢主阵地、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任务。在价值塑造方面,两者都具有塑造价值观、规范行为操守、强化政治信仰的目标和方向,最终目标和价值追求都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践层面样板党支部建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合性

现实依据层面,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过程、场域等具有高度重合性。主体涉及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学校和二级学院相关主管工作人员,过程涉及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主要场域有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和线下,校内与校外等。与此同时,在新时代“大思政”和“大党建”工作格局背景下,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一致,都倡导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实践过程中要树立系统理念,调动全方位资源,突破工作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这种重合性的理念也为两者深度融合、引领促进提供了可行性。

3.效能发挥层面样板党支部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构性

效能发挥层面,样板党支部建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构性,二者可遵循研究生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将内部割裂的要素进行整合,构建起协同联动、相互塑造、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这是因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为样板党支部工作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内容和方法;样板党支部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既要符合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同时要着力发挥政治引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广大研究生,促进其学习科研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样板党支部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方向。样板党支部建设能牢牢联结研究生党员提升党性修养,并通过示范引领作用的带动和辐射,深入做好全体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匡正研究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需实现三个维度的建设目标

1.从政治功能角度完善研究生党支部政治建设有效途径

落实政治建设是样板党支部发挥作用的首要目标,只有政治建设过硬,样板党支部示范作用的发挥才有现实意义,这是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的基础。因此,需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探寻党员教育有效途径,确保支部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从组织功能角度创新研究生党支部管理有效模式

研究生因生源结构多样,按照普通班级设置的支部多因培养方式复杂、课题研究方向不同、外出实习和在校研究时间不统一等出现学习、教育、管理上的问题。加上新时代研究生党员个性化突出,对支部管理教育党员方式方法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样板党支部要探寻既符合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又符合研究生学习、科研规律特点的党支部设置、运行、监督、考核模式,提升党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

3.从服务功能角度构建研究生党支部发挥有效载体作用

样板党支部毕竟是少数,“样板”的建设绝不仅仅为了树立极个别标杆,其最终目的是要发挥样板党支部的先锋带头、示范引领作用,辐射、服务、带动其他研究生党支部,团结、引领广大研究生,助力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提升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引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1.学校层面组织体系不完善,协同育人合力不足

高校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的重点仍停留在如何培育“样板”上,对服务功能目标缺乏重视和探索。实践工作中,大部分研究生党支部经过培育、选拔,在被评定为样板党支部后,除了简单进行宣传报道,如何持续发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其他支部和广大研究生,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尚未形成有效管理模式。学校、导师、辅导员、相关教师、行政教辅管理人员等教育主体仍存在思想不统一、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2.样板党支部层面工作方法单一,缺乏有效载体

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的着力点不清晰,形式和方法较为单一。尽管样板党支部在宣传报道、交流展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是影响力十分有限。由于顶层设计欠缺,示范作用发挥缺乏有效着力点和工作方向,对其他党支部建设、党员和广大研究生的辐射和影响不足。样板党支部成员也对究竟如何开展工作感到困惑、迷茫。实践工作需要通过探索形式,搭建示范效能发挥的有效载体,才能达到服务广大研究生的目的。

3.研究生层面个体特征突出,效能发挥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各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水准不一,差距较大,由于传统的研究生党支部形式设置问题,多为以班团组织为基础的硕士、博士横向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建设具有局限性。横向党支部一般在班级成立时建立,学生毕业时解散,在研究生培养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建设成熟的党支部体制机制,工作特色化不明显。另一方面,研究生群体个体化特征明显,研究生普遍重科研学术,轻思想政治建设;重专业技能学习,轻素质培养和提升,政治学习参与热度不高,向样板党支部学习看齐的内生动力不足。

4.效果监督层面缺乏考核评价机制

工作评价和反馈在样板党支部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既无法有效推进相关工作层层落实,也不能客观公正衡量样板党支部示范效能发挥的作用,难以做到正确的反馈、改进和加强。实践工作中,由于整体示范效能作用发挥的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管理不够顺畅,示范效能发挥作用如何尚未建立比较系统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各级组织多惯于布置任务和工作,忽略了相关工作和效果的考核和评估。

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引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建设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国家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的需要,从研究生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实践诉求出发,结合陕西科技大学经验,从组织体系、运行载体、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见图1),破解学校层面、党支部层面、学生群体层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激发研究生党支部的内生动力,发挥样板党支部示范效能,带动研究生成长进步,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20241022095658616-58-f6b28.jpg

1.强化责任协同,构建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工作组织体系

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各高校涉及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理念已基本形成。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需构建部门联动、校院协同、师生合力的工作体系。以党委组织部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协调中枢,构建校级层面协同育人资源和组织体系。党委组织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部门,可充分调动校内各二级学院党委、师生工作主动性,保障队伍、协同资源,主导和明确高校各相关主体在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与示范作用发挥中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并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全校管理机制。同时,以二级院系党委为联动,打通校院协同工作模式,二级院系党委需落实好党建主体责任,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生需求,完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管理机制。组建“样板党支部”师生协同队伍,建设“样板党支部”工作学习组,依托党支部书记、支委会成员、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党员骨干力量组建育人合力,创建“样板党支部”与其他支部党员交流、学习、共享、互助平台和载体,形成自上而下、衔接顺畅的育人组织体系。

2.聚焦顶层设计,搭建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效能发挥育人载体

学校层面完善统筹协调、整体架构、育人理念、教育方式等顶层设计,明确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着力点,实施研究生“样板领航工程”,激发党团组织建设活力。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在校内充分利用样板党支部建设思路和优势,打造学生朋辈引领团队,面向全体研究生群体打造“政治学习共同体”“学业精进共同体”和“价值实践共同体”。“政治学习共同体”着重集中开展全校研究生支部书记、研究生党员骨干专题培训班,围绕样板党支部建设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实际建设案例和经验分享提升研究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学业精进共同体”即面向研究生群体,以样板党支部建设培育带动学业成长,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从朋辈视角开展学术成长、科技创新技能培训、经验介绍、主题分享等活动,营造积极学术氛围,把支部塑造成带动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的“发动机”;“价值实践共同体”是紧扣国家发展、社会服务需求,校院联动搭建的基层服务实践平台。以样板党支部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为示范,涵养研究生家国情怀,引导广大研究生结合实验室、课题组的科研特色、技术优势,寻找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切入点,打造研究生党建特色品牌。此外,强化“样板党支部”的传播广度和深度,提升影响力。除了线上线下宣传报道,还需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构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3.完善管理机制,配套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作用发挥育人制度

基于育人平台和运行模式建立配套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管理机制,充分挖掘了育人资源,打造了部门间协同、建立校院联动的工作平台,解决了工作中的短板弱项。一方面,配套优化研究生支部设置,解决研究生支部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广大研究生科研、学习、实践、成长需求。依托课题组和科研团队,建立纵向为主、纵横结合的研究生党支部,将研究生专业成长和党支部建设有效衔接,完善原有的党支部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和管理模式,将党员和导师、课题组成员有效连接,提升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力。另一方面,建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工作机制。导师和辅导员一样,在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职责和组织优势,搭建导师与辅导员协同工作育人机制,强化政治引领和工作指导,构建“党建+思政+科研”协同发展育人模式。同时,建立“样板党支部”培育示范奖励机制,投入充足资金保障运行,并将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成果和师生围绕示范引领效能发挥开展的量化工作纳入教育管理奖励工作中,激发师生动力。

4.注重评价反馈,建立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作用发挥考核机制

长期坚持的评价制度会衍生出塑造环境和营造文化的力量,建立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考核评价机制,从年度考核、师生评价等,多层面、多角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如陕西科技大学在年度支部考核中着重“样板党支部”示范带动效能的考量,将以此开展的相关工作和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内容之一,通过支部自评、学院评价和学校评价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做好师生评价,积极面向师生开展调研、意见征集和评价反馈,倾听群众意见。围绕“政治学习共同体”“学业精进共同体”和“价值实践共同体”三大载体在校园的影响力,衡量样板党支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此外,建立研究生支部年度述职、校内外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创新论坛、党建工作学术论坛等交流平台,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总结,提升理论水平,做好交流、研讨,挖掘“样板党支部”影响力的深度和辐射力,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熊耀林,禹旭才.系统观念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互构性治理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23,32(2):80-85.

[2]蔡胜男,冯立顺,武珊珊.高校学生党建样板支部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23,39(4):89-92.

[3]黄宝印,高扬.研究生党建双创要立样板、树标兵、育新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9(21):20-22.

[4]钱嫦萍,戎思淼,张攀.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内涵与机制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41-43.

[5]蔺伟,王军政,纪惠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论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1):48-53.

[6]王战军,于妍,王晴.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要深刻识辨五大变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2):1-7.

[7]张启钱,王爱伟.导学思政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融合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6):37-42.

[8]彭飞燕.全国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引领示范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26):169-172.

(卢文玉、陆赵情、陈李斌、王佳瑜:陕西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