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教”为抓手提质增效,争做人民满意的教育者
作者:苏 蕊
发布时间:2024-10-22 09:10:19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对“教师”“教材”与“教法”的探讨。这三个要素中,教师是教材的构思者和撰写者,是教法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是“三教”因素中最为能动、最为主动、最为灵动的因素,是服务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因素,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推动价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使命、新责任,成为“国际风云的洞察者”“时代新人的锻造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青年成长的引路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国际风云的洞察者
国际关系风云诡谲,国际舆论场域的较量从未停歇。教育者的学术素养使他们能敏锐地洞察到国际舞台上不同阵营之间无形的竞争与抗衡,以及发生在国际舆论场域隐形的权力较量。职业素养使得教师会本能地把个人角色转换为青年学子学业成长、身心成长道路上的庇护者,润物无声地将个人观察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动态统一,在对国际局势的观察、研判和分析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力推学生为国家发声、为民族代言,主动维护国家形象、捍卫国家利益。
时代新人的锻造者
随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教育、科技、人才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国家软实力的持续提升提供驱动力。教育者应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逐项对标、强化课程矩阵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网格化支撑,推进教材教法的有效实施,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加大力度深入开展教学内涵建设,想方设法地提升教学能力,剔除培养过程中的流弊;鼓励教学创新,努力锻造一批具有国际对话话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助推新一代青年以饱满的热情步入国际舆论场域,与不同文化展开对话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民族复兴的国际话语氛围。
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国际关系犹如人际关系,偏见、误解、刻板化认知在所难免,要解决或规避这些问题,沟通和理解是关键。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讲述中国故事以及培养一批能够讲述中国故事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培养者;要从中国典籍、中国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自信自立、守正创新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激励广大学生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党的红色血脉、亮明精神底色;要充分利用西方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行的感人故事,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过程中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推动者、国家发展的参与者,为国家创新发展铺路搭桥,贡献小我力量。
青年成长的引路人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化对青年学子的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守好学生的思想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引导青年学习革命先烈、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成长为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领航者。
身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应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三教”改革中实现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争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者。
(苏蕊: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