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阴市教体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个“立”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与华相宜·德润华阴”德育工程,积极构建华阴德育工作新质态,用实际工作成效为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华阴答案。

立“志”育人,打好打牢精神底色

理想信念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压舱石”,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历年来,华阴市各中小学积极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牢牢把握思政课堂主阵地,持续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打造一批“思政金课”积极推动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各学校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利用纪念日、节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并组织中小学生前往华阴党史馆、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体验、感知、领悟红色文化,通过深入开展传唱“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立“文”育人,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各中小学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程”,积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底蕴和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校情,深入打造校园核心文化,丰富学校文化体系,努力创设“一校一特色,一班一品牌,一墙一内涵”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气的感染。抓住活动育人主线,广泛开展“悦读山水,人文华阴”“中华经典诵写讲”“军(警)校共建,书信筑梦”校园阅读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书香教室”建设,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同时,充分挖掘域内人文、历史、自然等资源的育人功能,突出学校特色,打造出一批诸如华阴老腔、华阴皮影、华阴剪纸、华山戏法等数十项华阴非遗品牌活动,使广大师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汲取智慧力量,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目前,全市参与非遗活动的师生参与率分别达98.4%和93.6% 。

立“心”育人,强化家校协同育人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事关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随着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华阴市教体局从快从早着手,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华阴市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通过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全市学生规模在200名以上的寄宿制学校至少配备了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各教育联合体之间分段分类轮流对辖区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点)实施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指导、校际间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互助交流的工作机制;同时,坚持以主题年活动为工作推手,对学校心育活动实行“月安排,月通报”,主动联系有关部门,整合各类心育资源,近两年,累计开播“家话星期四”直播课65余次,发布心理专题辅导“心语沙龙”19期,开展“青春灯塔”“家风家教”系列家校共育活动160余场次;利用全市“三名+”教育平台,通过实施华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青蓝计划”,累计培训心理健康“种子教师”100余名、家庭教育指导师54名,全市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美好画卷已呈眼前。

立“新”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拓宽并创新育人途径是应对社会思想多元化、多样化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变化、应对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各中小学坚持以“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为抓手,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同时,将德育触角延伸至校外,不断拓展育人新途径。一是以岳庙办卫峪小学“老腔少年班”、华山镇药厂小学“娃娃剧社”、岳庙中学“老腔社团”为“非遗进校园”活动主打,辐射引领华阴老腔、华阴皮影、华阴剪纸等数十项华阴非遗项目全面铺开实施,有力推动全市文化传承教育深入开展。二是利用西岳庙博物馆、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院史馆、廉洁文化一条街等育人资源,创新推出了一批如“博物馆+学校”“基地+学校”“景区+学校”等“红领巾讲解员”社会实践公益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组织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重走智取华山英雄路”,以远足方式体验红色传奇,共同追忆烽火岁月,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锤炼意志品质,传承红色精神,矢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四是不断拓展“一体两翼,五育融合、多元发展”的“新劳动教育”模式,“育苗比赛”“蔬菜义卖”“奶茶制作”“剪窗花”等十余类学校特色劳动社团如星星之火助燃全市学校劳动教育呈燎原之势,精彩诠释华阴劳动教育的新内涵。

立“基”育人,打造优质教师团队

教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师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一个层面,通过加大德育工作考核力度、优先选拔任用、提高班主任津贴等一系列措施,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教师加入班主任队伍,进一步激发德育队伍活力和动力。第二个层面,依托全市教育“三名+”平台,通过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展示活动、“青年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班主任工作论坛”,打造一批“德育名师”;通过邀请名师专家举办德育专题培训和开展“班主任青蓝工程”以及“教师师徒结对”活动,为全市德育教育储备更多优秀人才。第三层面,广泛开展“四十佳”教师推荐评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教师的个人优秀事迹,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关注学生素质养成,形成人人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的良好氛围,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华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口,华阴教育人已做好准备:矢志不渝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时代性,持续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努力构筑“四全育人”大德育体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质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华阴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