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撷英
作者:李 鹏等
发布时间:2024-10-21 09:27:41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
践行“日行一善” 潜心立德树人
——旬阳市小河初中“日行一善”的德育新思路
李 鹏
旬阳市小河初级中学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七年级“养习惯 端品行”、八年级“控情绪 塑品格”和九年级“展风采 勇担当”的三段德育目标,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善言、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里,并形成习惯。从“日行一善”到“善行一生”,积善成德,形成健全人格。
从学校层面来说,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在全校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学善、人人行善、人人扬善的良好道德风尚。学校探索、践行“日行一善”这一活动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善”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的一言一行中,鼓励学生主动行善,养成行善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团委书记、各班主任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利用校园广播、板报、主题班会、经典诵读、升旗仪式等形式大力宣传“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传扬“善”的理念,引导全校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把活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制定了“日行一善,争做德馨学生”实施方案,明确了此项活动的目的、时间、内容及要求。采用“八个一”的管理模式,即每日一记录一点评,每周一统计一小节,每月一评比一“晾晒”,每学期一总结一张榜。
学校制定了“日行一善”登记表,由班级负责人来记录每天的行善人数和事件个数,并在记录中选取一个典型案例上交值周老师,值周教师在次日晨会上进行点评。此外,学校开展了“学雷锋,我行动”敬老活动、“保护乾佑河,争做河小青”活动、“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之旅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学校老师们自发组织了党员先锋队、护学岗、社区工作队等多个志愿者服务队,带头服务师生。针对留守儿童,学校党支部健全了师生结队帮困爱心平台,教师走进他们家中,为他们送去温暖。面对潜力生,教师们不歧视、不放弃,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自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以来,学校营造了“人人向善,人人从善”的浓厚氛围,五千余名学生参与活动,带动一千多个家庭的几万人行善、向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德育成果连年获得省、市、县级表彰。
目前,学校仍在探索“日行一善”德育工作,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不断锤炼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德育实践内容。学校将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饱满的精神、热忱的情怀、高尚的师德,谱写新时代德育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小河初级中学
师者有爱 教育有度
——读《教育的理由》有感
杜艳艳
王彬武先生撰写的《教育的理由》一书让我豁然开朗:教育要与时俱进,更应回归本真。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戒是学生为错误行为、违规行为应付的代价,也是必要的教育方式。”该书对当前教育和教师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指示,不仅有观点,还有应对方法。如什么是老师的爱——师德;教育惩罚的能与不能——责任。又如陶行知先生用四颗糖换来一个学生觉醒的故事等。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特别是在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把握好教育的“度”是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我相信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认识到教育的意义,从而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教育、面对学生和家长。
我们要专注于教育事业,让教育回归其本真,远离纷扰的杂音,感受教育本真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三小学
立足“三个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王冬莉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应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如何上好一节课呢?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每节课前,教师们应积极交流研讨,钻研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是有边界的,而学生们的课堂思维力是无边界的,教师要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课堂”是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依托于校本课程,以课后服务为主要载体。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兴趣,变“灌”为“引”,通过任务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第三课堂”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让学生活动从学校延伸到校外,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应积极整合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社会、增长见识、完善人格。
教师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三个课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韩城市第四初级中学
巧用课堂“留白” 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罗宏博
“留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的应用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留白”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必须要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体。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留白”,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思维,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要精心备课,挖掘教材内容,探寻教材内容的“留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留白”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新知、提升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在教学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时,教师可摆点“架子”,卖点“关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或自主探究,或互动讨论。
课堂“留白”能引发学生思维,但并非适应所有学生,需要教师活用“留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巧妙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加强互动交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课堂更加鲜活、生动。
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只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拓展性作业,这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自身见闻,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研究式学习。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留白”意识,巧设“留白”、活用“留白”、拓展“留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思维,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赤道九年制寄宿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