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时光|关乎教师幸福的六条贴心建议
作者:张飞
发布时间:2024-10-15 22:00:16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今天的教师,忙碌已经成了工作中的常态。因为有太多的事要做,有太多的问题要处理,有太多的资料要报送。但是如果我们的工作状态每天都是忙碌而疲惫,都是在忙着完成上级下发的各项通知和指令,忙着整理各种各样的资料,我们可能很难寻觅到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
我们必须从忙碌中抽出身来,跳出教育看自己。我们更不能因为忙碌而变得狭小、世俗和功利,丢掉了那颗感受教育美好的心。如何做到忙碌而不盲目,忙碌而不迷茫,获取职业的幸福,我想送给一线老师们六条贴心的建议。
第一条:别太拼,好好照顾自己。
教书十年,我日益感受到教师这份工作,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变得越来越复杂且沉重。特别是当班主任的老师,每天似乎都有无限的工作在等着你去做。
可是当你静下心来一想,你会发现很多工作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但正是这些重复、无效且没有意义的工作占据着你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你无法专心教书、潜心育人,甚至让你的身体患上大大小小的病痛。
因此,我给老师们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别太拼,好好照顾自己。一定要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千万不能因为工作而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有些形式主义的无效工作,能应付就应付,不要没苦硬找苦吃。有些没什么意义的比赛,不想参加就不参加,千万不要因为比赛而熬坏自己的身体。有些跟教学毫无关系的任务,能拒绝就拒绝,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上。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有段话说得特别好:“我们的生活不是为了工作,我们的工作是为了生活;所以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工作永远是第二位的。”教师这份工作,我们可以热爱、专注、投入,但绝不意味着这份工作要占据我们生活的全部。不要太拼,好好照顾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比一切都重要。
第二条:别焦虑,保持一份好心情。
一些老师常常感到焦虑,焦虑自己公开课上得不好,焦虑自己的考核排名总是排在倒数,焦虑自己参加比赛没有获得好名次,甚至焦虑自己没有别人优秀。
其实这些焦虑都没有必要,要记住,生活不像你想得那么好,也不会像你想得那么糟。面对工作的压力,每个人都会焦虑,但如果长期地陷入焦虑而不能自拔,最终受折磨的还是自己。
作为教师,面对这种焦灼的困境,我们一定要学会调整情绪和心态,及时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一旦感到焦虑和烦躁,我们可以去散步,去运动,去听音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总之要劳逸结合,保持住自己的那份好心情。
我们要学会看淡生活中的得失,不计较那么多,不在意那么多。我们还要学会在内心修篱种菊,用内心的宁静来抵御外在汹涌的横流。做一个心平气和的老师,做一个淡定且从容的老师,不后悔过去,不忧虑未来,活在当下,你反而能够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幸福。
第三条:别内卷,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在这个极度内卷的时代,学校这份“净土”也难免会沾染上急功近利的色彩,老师们也往往因为学校的各种考核和排名而不得不卷入其中。郭德纲有段谈内卷的话说得很好,他说:“卷倒是不怕,第一你要认清形势,第二你要熟识环境,第三你要知道自己值多少钱,你能做什么。盲目地去卷,没有意义,伤别人也伤自己。”
真正可怕的其实不是内卷,而是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一些教师看起来每天都在忙碌,其实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没有目标地乱撞。他们总是习惯于为饭碗或领导而工作,却从来不去思考一下自己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又该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其实我们既不需要内卷,也不用选择躺平,除了这两条路之外,还有一条更好的路,那就是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我们要学会向内生长,向下扎根,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我们对自己要有清晰的定位,找到属于自己成长的节奏和步调。我们要有自己的职业追求,要学会自己栽培自己,自己推动自己,逐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教师。
第四条:要读书,构建真实自我。
读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方式,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都在向我们证明,读书是促使他们生命成长、蜕变、获得成功的重要事件。
读书所带来的不仅是教师观念的更新、视野的扩大、素养的积累,读书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够帮助每一个教师去主动地构建出一个真实的自我,生长出一个明亮的精神世界。今天的教师已经不能再做“听命于上级或他人”的教书工具,我们必须要运用“脑髓”,自己来拿,来创造,来革新。否则,我们仍旧只是一个没有自我的“教书匠”,而不是一个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拥有真实自我的“教育家”。
正如卡夫卡所说,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一把斧头。通过阅读,我们会认识到自己作为教师,到底该追寻什么,坚持什么,守望什么。通过阅读,我们会逐渐剥落掉身上的愚昧和浅薄,变得越来越聪明和智慧。通过阅读,我们打碎了那个虚假的、庸俗的、带着面具的自我,从而认清真实的自己,感受到做教师纯粹的快乐。
第五条:要研究,明晰成长路径。
今天很多教师都有严重的职业倦怠,抛开很多外在的因素不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把教育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我们缺少研究的意识和专业的精神,我们也没有真正去深入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只是一成不变地在那里“贩卖旧货”,所以感受到的多是工作的重复、琐碎和无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我们要想克服自己的职业倦怠,我们必须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研究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那些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学生。
那些具有研究意识的教师,他们会看到课堂当中的真问题,会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去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还会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逐渐明晰自己的专业成长路径。研究型的教师所感受到的往往是破解教学难题的快乐,是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和动力的成就感,是教育得到回响与验证的职业幸福感。
第六条:要写作,获取强大智慧。
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借助写作这一形式来促进自己生命内在的改变。唯有教师的内在发生了改变,从芜杂的教育现实中感受到诗意和美好,我们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教育。
如果说阅读是和书籍里智者的对话,那么写作就是和自己灵魂的对话。与阅读相比,写作更能够磨炼我们的思维,能够让我们从庸碌、琐碎、枯燥的教育现实中跳脱出来,并用文字将其凝练成深邃的思考、睿智的洞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不写作的教师,很容易在时代浪潮中随波逐流,因为他的脑子里装的都是流行的观念和别人的观点。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往往理性且有主见,因为他在写作中思考,在写作中反躬自省,在写作中慢慢形成了自己对于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明晰判断。写作也会让他拥有强大的底气,去质问,去评判,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虚假的教育。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幸福,这里既有学生的幸福,又有教师的幸福。而这关乎教师的职业幸福,必须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无论周遭的现实有多么冷酷和嘈杂,我们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去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我们都要有从容的心态,去过一种心平气和的教育生活;我们都要有强大的智慧,去过一种有尊严和价值的教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