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精准发力,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量”。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加大就业岗位供给,让广大高校毕业生有得选、有得去,进而实现就业好、好就业。比如,可以深入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岗位,供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选择。

打通“供需对接”的堵点。就业涉及岗位提供方与求职者,促进信息互通也是关键一环。如若市场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出现“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现象。打通“供需对接”这个堵点,就要加快打造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服务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与互联网,为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服务。另一方面,优化就业社区、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等服务平台功能,让供需精准对接。

提升人才供需“适配度”。客观而言,当前市场人才需求端与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端存在一定错位。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发展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各高校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同时,进一步强化针对性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见习实习,加快形成衔接校内校外、助力成长成才的服务支撑,持续提升青年就业服务效能。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政府、高校、企业、毕业生共同发力,需要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加强协同。总而言之,要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责任编辑:胡晋瑜